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乌邦国:动物保护法
本书标签: 幻想  小说  言情   

藏在警徽里的毛孩子:林溪警犬与主人的双向治愈故事(1)

乌邦国:动物保护法

清晨七点,林溪市动物保护警局的铁门准时推开。

穿制服的警员们陆续走进院子,最先扑上来的不是人,是一团暖融融的“毛球”——拉布拉多“小七”叼着张磊的警鞋,尾巴摇成螺旋桨;德牧“闪电”蹲在台阶上,前爪搭在同事王姐膝头,喉咙里滚着闷笑;还有短腿柯基“豆豆”,正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把晨露沾湿的草坪踩出梅花印。

这里不是普通的派出所。作为全国首批挂牌的动物保护专项警局,我们的“警员”里,有三分之一是这些通人性的毛孩子。今天,我们想把镜头对准最温暖的角落——警犬与它们的主人,那些藏在警徽下的陪伴与守护。

“它教会我,温柔比命令更有力量”

​采访对象:训导员张磊 & 拉布拉多“小七”(3岁)​​

张磊蹲在小七面前,指尖捏着块鸡肉干。小七歪着脑袋看他,耳朵耷拉成可爱的三角,尾巴却诚实地拍打着地面。这是他们的“每日默契”——张磊总先递零食,再下指令。

“很多人觉得训导员要凶,其实恰恰相反。”张磊笑着挠了挠小七的下巴,“尤其是做动物保护,我们要教的不是‘服从’,是‘共情’。”

小七是张磊从警犬基地领养的幼犬。刚接回来时,这只金黄色的“小毛团”连见到蝴蝶都会吓得往他裤腿里钻。“它天生敏感,不适合做护卫犬。”基地训导员曾建议淘汰,但张磊坚持留下:“敏感的孩子,往往更能感知生命的脆弱。”

事实证明他对了。

去年暴雨季,城郊一处废弃工地积水严重,有群众报警称听到小猫叫。张磊带着小七赶到时,浑浊的积水漫过腰际,废墟缝隙里传来细弱的“喵呜”。小七没有贸然冲进去,而是反复用鼻子轻推张磊的手,指向左侧——那里的水流更缓,瓦砾堆有松动的可能。最终,他们救出了三只被困的幼猫,最小的那只,小七还小心地叼着它的后颈,像捧着易碎的玻璃。

“它好像天生懂,我们要救的不是‘任务目标’,是和它一样的小生命。”张磊翻出手机里的照片:小七蹲在纸箱边,旁边是缩成一团的奶猫,它的尾巴轻轻扫过小猫的背,像在安抚。

现在的小七,成了救助站的“编外义工”。每次去流浪动物基地,它都会主动叼着玩具逗胆小的狗,或是趴在笼边陪受惊的猫。有次救助站来了只被虐待的兔子,小七连续三天守在笼外,连最爱的骨头都不肯吃——它在用自己的方式,陪受伤的生命重建安全感。

“它见过最黑暗的人,却依然相信美好”

​采访对象:刑侦组组长李阳 & 德牧“闪电”(5岁)​​

如果说小七是“治愈系暖男”,闪电则是警局的“破案王”。

作为刑侦组的“尖刀”,闪电参与过27起动物侵害案件的侦破:从追踪虐待猫狗的嫌疑人,到锁定非法盗猎团伙的踪迹,它的嗅觉曾让多个凶手无处遁形。

但李阳最骄傲的,不是它的战绩,而是它的“同理心”。

“去年冬天,我们接到举报,有个男子长期虐待流浪狗。”李阳回忆,现场在一处废弃仓库,地上满是血迹和狗毛。闪电进入后,没有立刻扑向嫌疑人,而是绕着尸体转了两圈,突然对着墙角狂吠——那里藏着个被铁链拴住的怀孕母狗,已经奄奄一息。

“它没有因为现场的残酷变得暴躁,反而更专注于救人。”李阳说,闪电的“克制”,源于它从小到大的训练:“我们从不教它‘恨’,只教它‘分辨对错’。”

闪电的“温柔”有过源头。它的前主人是个脾气暴躁的男人,曾用铁棍打断过它的腿。是李阳把它从收容所接出来,每天给它按摩伤腿,陪它在操场跑圈。“它腿好后,第一次主动舔我的手。”李阳的声音轻了些,“那一刻我就知道,它把信任给了我。”

现在,闪电成了救助站的“安全顾问”。遇到受惊的动物,它会安静地蹲在角落,用身体挡住陌生人的视线;遇到害怕人类的小狗,它会叼来自己的玩具,示范“这个东西很好玩”。有次,被救助的小土狗“阿黄”一直躲着人,闪电连续一周陪它玩“找骨头”游戏,直到阿黄主动叼着骨头扑进训导员怀里。

上一章 奉阳会记:守护生命的同行者 乌邦国:动物保护法最新章节 下一章 藏在警徽里的毛孩子:林溪警犬与主人的双向治愈故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