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全勤标识没有了。好难过。

都怪狗屎学校,搞什么牛马补课。
算了,反正这都是时间能够填补的,多分泌一些多巴胺就没事了。
换个开心点的话题。
我有一个新奇的发现。
我好久没讲诗了。
反正放假有空,说诗算了。
《木兰花 · 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我再一次发出了来自于单身狗的欢笑。
嘿,活该。谁让你们拍拖的?活该分手,心里难受啊。
这也侧面衬托出了一件悲哀的事:早恋基本没结果。
当然了,夕阳红也差不多。
该做什么时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事就不要做什么。古人之云,大智之言也。
老是复制也不好玩,这次直接发截屏算了。

这译文搞得简直了,跟俄罗斯套娃似的。一开头看的时候感觉脑子好绕。幸好多看几次就没事了。
这首诗整体来说还是悲伤的。『毕竟渣男分手时总是会带上一句何事秋风悲画扇凹人设』
Emmm……还是男女之情的悲伤。
这首诗我个人读着觉得它好像还映射了国家的衰败。『因为后面还说到了杨贵妃和唐玄宗嘛』
至于具体到底是不是,在这里就设下个疑惑了。【不过应该不是纳兰性德好像没有经历国家的衰落……吧?】
算了,我还是去找找吧。
【毕竟自个儿心里头埋个问号,自己心里头也不舒服】
咦?居然没有?居然纯粹是男人的伤春悲秋?太罕见了吧!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不过这家伙早死啊。
30岁半就没了。
溘然是忽然凉了的意思,至于具体是生病了还是被皇上秘密斩杀了,又或者是惹着对家了,这几百年前的事了咱也不敢说(到时候乱传谣言把我给逮了起来就得不偿失了),咱也不知道对吧。
不过关于这首诗可是大有来头,这个嘛,我吊个胃口,咱们下章再说。
我们下周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