纂就前绪51,遂成考功52。
何续初继业53,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54,何以窴之55?
地方九则56,何以坟之57?
应龙何画58?河海何历?
鲧何所营59?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60,墬何故以东南倾61?
九州安错62?川谷何洿63?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64?
南北顺椭65,其衍几何66?
昆仑悬圃67,其凥安在68?
增城九重69,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70,其谁从焉71?
西北辟启72,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73?烛龙何照74?
羲和之未扬75,若华何光76?
何所冬暖77?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78?
焉有虬龙79,负熊以游80?
雄虺九首81,鯈忽焉在82?
何所不死83?长人何守84?
靡蓱九衢85,枲华安居86?
一蛇吞象87,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88,三危安在89?
延年不死90,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91?鬿堆焉处92?
羿焉彃日93?乌焉解羽94?
禹之力献功95,降省下土四方96。
焉得彼嵞山女97,而通之於台桑98?
闵妃匹合99,厥身是继100。
51.纂:继续。就:跟从。绪:事业。
52.考:父亲。
53.续初继业:指继承父亲的事业。
54.泉:渊。
55.窴(tián):通“填”。
56.方:比。九则:以土地的美恶九等定则。则,标准。
57.坟:划分。
58.应龙:有翅膀的龙。传说大禹治水时,有应龙用尾巴划地,禹就依此挖通江河,导水入海。
59.营:惑乱;一说经营。
60.康回:即共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冯怒:大怒。冯,通“凭”。《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夫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61.墬(dì):古“地”字。
62.九州:传说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错:通“措”,设置。
63.洿(wū):深;一说挖掘。
64.修:长。
65.椭:狭长。顺:与椭同义。
66.衍:余。
67.悬圃:古代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顶和天相通的地方。
68.凥(jū):同“居”。一说为“尻”的错字。尻(kāo),尾。
69.增城: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上。九重:九层。
70.四方之门:昆仑山四面的门。
71.从:由,出入。
72.辟启:打开。
73.日安不到:什么地方太阳照射不到。
74.烛龙:神话中的神龙。《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其瞑乃晦,其视乃明,是烛九阴,是为烛龙。”
75.羲和:传说中替太阳驾车的神。扬:扬鞭。
76.若华:若木的花,传说生长在日入的地方。
77.所:处。
78.何兽能言:王逸《章句》:“言天下何所有石木之林,林中有兽能言语者乎?”
79.虬(qiú):神话中的无角龙。
80.负:背着;一说借为“媍”。游:游乐;一说游牝,指交媾。
81.虺(huǐ):毒蛇。
82.倏(shū)忽:往来飘忽。王逸《章句》:“虺,蛇别名也。倏忽,电光也。言有雄虺,一身九头,速及电光,皆何所在乎?”
83.不死:长生不死。《山海经·海外南经》:“不死民在交胫国东,其人黑色,长寿不死。”
84.长人:指长寿之人。一说指防风氏。《国语·鲁语下》载,防风氏身长三丈,守封嵎山,禹会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到,被禹杀死,骨节装满一车。
85.靡蓱(píng):一种奇异的萍草。蓱,通“萍”。衢:“欋”的借字,树根盘错,此指水草根叶纠缠。
86.枲(xǐ):麻的别名。华:即“花”。高亨《楚辞选》:“靡蓱生花和麻花相像,所以叫做‘麻蓱’,音转而成‘靡蓱’。”
87.一蛇吞象:《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一,一作“灵”。
88.黑水:水名。玄趾:地名。
89.三危:山名。《尚书·禹贡》记载:“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
90.延:长。《穆天子传》:“黑水之阿,爰有木禾,食者得上寿。”
91.鲮(líng)鱼:神话中的怪鱼。《山海经·海内北经》:“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92.鬿(qí)堆:神话中的怪鸟。《山海经·东山经》:“北号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堆,“雀”的借字。
93.羿:神话传说中善于射箭的英雄人物。《淮南子·本经训》载,唐尧时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把草木禾稼都晒焦了,尧命羿射落了其中的九个,替人民解除了严重的旱灾。彃(bì):射。
94.乌:乌鸦,指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里面的三足乌。解羽:指太阳被射落,里面三足乌的羽翼散落下来。
95.力:精力。献:投入。功:指治水工程。一说“之”犹“用”,“之力”与“献功”对文。
96.降省:下来视察。
97.嵞(tú):即“涂”,涂山,古国名。
98.通:通婚。台桑:古地名。
99.闵:忧。妃:配偶。匹合:婚配。
100.继:继嗣,继承。王逸《章句》:“言禹所以忧无妃匹者,欲为身立继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