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大臣陪同玉龙将太后恭送至楚国历代太后寝宫——雍华宫后,便在忠义候赵羽与丞相汤乐的引领下有序告退。
玉龙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太后,缓缓步入雍华宫前殿正中那庄严而华丽的承欢殿。太后刚一踏入这承欢殿,便被其奢华至极的气派所震撼,不禁感慨万千。只见宫殿的正中央,一道巍峨的黄金屏风傲然矗立,屏面上各式宝石与珍珠交相辉映,宛如星辰点缀夜空,巧妙镶嵌成龙凤呈祥、花好月圆等精美图案,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仿佛每一笔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屏风两侧,纯金打造的藤蔓与花朵装饰其间,它们缠绕交织,绽放出勃勃生机,为这庄严的宫殿平添了几分柔美与灵动。此时,雍华宫的宫女彩娥、内监侍从闻讯自值房而出,他们在女官嬷嬷的引领下,步伐整齐,神情肃穆,一同前来正殿觐见国主与太后。
随后,一众奴婢与奴才依次跪拜,他们的名字如同珠玑般洒落:喜鹊、鹦鹉、黄鹂、画眉,翠果、翠缕、翠娥、翠墨,平儿、喜儿、乐儿、寿儿,木槿、古月、莫离、贾鱼……以及李嬷嬷、荣嬷嬷、桂嬷嬷、宋嬷嬷等掌事嬷嬷,还有赵吉、赵祥、赵全、赵兴等内侍,以及张礼、高达、李仲、金令等侍卫,他们齐声高呼:“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国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玉龙向太后介绍道,张礼、高达、李仲、金令乃是雍华宫的侍卫,忠诚勇敢,守护宫廷安宁;赵吉、赵祥、赵全、赵兴则是内侍,细心周到,服务宫廷内外;李嬷嬷、荣嬷嬷、桂嬷嬷、宋嬷嬷是雍华宫的掌事嬷嬷,她们经验丰富,管理着宫廷的日常生活;木槿、古月、莫离、贾鱼则是首领女官,才情出众,协助管理宫廷事务。
平儿、喜儿、乐儿、寿儿四位宫女,乃是由儿臣亲自为母后精心挑选的贴身侍从,她们日常悉心照料母后的饮食起居。而喜鹊、鹦鹉、黄鹂、画眉四人,性情开朗,善于言辞,能陪伴母后谈笑风生,为母后增添无限欢愉。这八人的名子皆为儿臣所赐,寓含吉祥如意之意,倘若母后不喜,亦可亲自赐予新名。
尚有二十余名粗使宫女和内侍负责料理各类杂务,故而未曾让他们入内。母后,儿臣昨日已命浣衣局加紧为您缝制了几套宫装与首饰,请您先行试穿,若有不合身之处,儿臣再命其修改。
这时,玉龙见太后面露疲色,连忙关切地说道:“折腾了这么久,母后您一定累了吧!儿臣扶您去好好休息一番。等您醒来后,再看看房间的布置是否合您的心意。若有什么需要添置或改建的地方,您尽管告诉儿臣,儿臣立刻让人去办。下午儿臣再陪您好好在宫中逛逛。晚上还有庆祝您回宫的晚宴,绮萝、绮梦、巧王等人都会参加。”
说完,玉龙便搀扶着太后步入了雍华宫后殿的长生殿,安排宫人们细心服侍太后宽衣小憩。此刻,整个雍华宫沉浸在一片宁静与祥和之中,仿佛连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午后,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斑驳的光影。玉龙陪着太后在雍华宫中漫步,随后又陪着太后前往御花园散心,享受着难得的亲子时光。他们边走边聊,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为这宁静的午后增添了几分生气。
不知太后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他们竟缓缓走到了凤仪宫附近。望着不远处那座精致的宫殿,太后轻声说道:“龙儿,前面便是凤仪宫了吧?”
玉龙顺着太后的目光望去,只见前方一座宫殿巍峨耸立,气势恢宏,不禁点了点头:“是的,母后。前面的确是凤仪宫。”
太后闻言,脸上露出一抹羡慕的神色,轻声道:“那你陪母后进去看看吧。”
玉龙连忙应允,搀扶着太后缓缓走向凤仪宫。他们推开那扇朱红色的大门,步入宫中。太后环顾四周,只见宫中一草一木皆显得精致无比,仿佛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辉煌。
“想不到这凤仪宫中的一草一木,还与你父王在世时一模一样,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太后感慨万分地说道,“想来这凤仪宫的上一位主人,定是你父王心中所爱吧?”
玉龙见太后眼中流露出羡慕与追忆的神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他微笑着说道:“母后,若是您喜欢这凤仪宫,那便搬进来住吧。”
太后闻言,轻轻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责备与慈爱:“龙儿,你的心意母后知道。但你可别胡闹了,这凤仪宫在楚国历朝历代都是王后的寝宫,母后如何能住得进来呢?”
玉龙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母后看见凤仪宫会如此动容。他心中暗自思量,又好奇地问道:“那母后,您为何从未住过这凤仪宫呢?”
太后听后,神色变得有些黯然与伤感:“是你父王不让我住啊。”
玉龙见状,连忙上前安慰道:“母后别伤心了,都是儿臣不好,提到了您的伤心事。”他心中也明白,这凤仪宫自他记事起便一直被封存着,母后嫁给父王后,一直与父王同住于父王的寝宫之中。
太后见玉龙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心生内疚,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她轻轻拍了拍玉龙的手背,宽慰道:“没事龙儿,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你父王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了,母后早就看开了。”
这时,玉龙又想起了晚宴的事情,忙和太后说道:“母后,今晚晚宴,除了巧玉、绮萝、绮梦这些自家人外,还有护国郡主欧阳明珠一家也会前来。”
“护国郡主?”太后听到这个从来没有听过的封号,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惑,“楚国什么时候多了一位护国郡主了?”
玉龙见太后疑惑不解,便简单地将事情的原委说明:“母后,明珠是欧阳鸿德将军的女儿。欧阳鸿德将军曾替儿臣护卫护国宝藏而死,儿臣为了感激他,便追封了欧阳鸿德将军为护国郡王,他的独女为护国郡主。而他的孙儿,也被儿臣收为义子。”
义子?”太后闻言,更加疑惑不解了,“龙儿,你身为国主,怎能轻易收一名义子呢?”
玉龙深知太后的担忧与顾虑,便耐心地解释道:“母后,永孝与儿臣长得一模一样。他的儿子之前与儿臣相遇时,因为长相酷似,他一直称呼儿臣为爹。儿臣与宝儿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他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心中甚是喜爱。所以……”玉龙越说越小声,他当然知道以他的身份贸然收义子有所不妥,但他实在是太喜欢宝儿了。
太后听后,不禁感叹道:“原来如此,这真是奇妙至极。哀家真想见见这位护国郡马,想不到这世间竟还有人与龙儿长得如此相像。”听玉龙这么说,太后对刘永孝一家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玉龙见太后如此感兴趣,也高兴地说道:“母后,您晚宴上就能见到他们一家了。”毕竟他也好久未见宝儿了,心中同样充满了期待与喜悦。
太后点了点头,突然想起了怜心,便对玉龙说道:“对了龙儿,哀家明日想把怜心从巧玉家叫进宫来,陪陪哀家。”
玉龙闻言,笑着回答道:“母后,儿臣不是和您说过吗?这种小事母后自己做主就好了,不用特意和儿臣说一声。”
晚宴过后,太后又在雍华宫的主殿接见了乐阳郡主司马绮梦、葛年寿、刘永孝、欧阳明珠以及刘得宝一家。她亲切地询问了平阳郡主绮萝的近况,随后便让他们告退了
转眼间,怜心己经在太后在宫里西侧殿万寿殿住了大半个月了。而在这半个月里,朝臣们因玉龙立后纳妃之事,已然争论得沸沸扬扬,朝堂之上,风起云涌。
这日,太后见玉龙迟迟不肯顺应大臣们的意愿立后纳妃,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焦急。于是,她吩咐人将怜心送往夏府,让她去与巧玉叙叙旧。与此同时,又命宫人将玉龙请来雍华宫,准备开门见山地询问此事。
“龙儿啊!”太后语气中带着几分慈爱与关切,“最近朝堂之上,朝臣们所奏之事,你可有何看法?”
玉龙闻言一愣,脑海中瞬间浮现出近日朝堂上那些逼迫他立后纳妃的言论。他忙问道:“母后,您怎会知晓此事?”
太后轻叹一声,道:“是几位朝中大臣的夫人进宫来与母后说的。龙儿,立后纳妃乃是你作为楚国国主理应完成的大事。更何况,我司马家二十年前遭奸相所害,王室血脉凋零。你父王这一脉,你两个亲叔叔生的都是女儿,鸾儿又至今下落不明。你那些庶出的叔伯们也未归来,恐怕凶多吉少。再者说,他们与你父王也不甚亲近。我司马家王室,如今也只有你能为我司马家开枝散叶了。之前你一直忙着寻找母后,此事便耽搁了下来。如今母后已归来,你也该认真考虑立后纳妃,为我司马家延续血脉了。”
说到此处,太后眼神中闪过一丝黯然,随即又继续说道:“母后记得,你小时候你父王曾为你定下了一门娃娃亲,是与越国的公主。也不知这么多年过去,越国是否还愿意认下这门亲事。毕竟当年越国公还未出生,你父王订下的亲事进行到哪一步,也无人知晓。而没过多久,你父王便遭遇了不幸……”
太后自言自语地说着,语气中满是感慨与无奈。
玉龙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波澜。他沉默片刻,终是开口说道:“母后,那越国公主的婚事,儿臣已经退了。”
“什么?龙儿,你把这门婚事退了?”太后闻言大惊,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龙儿,自古婚姻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怎能私自退了你父王订下的婚事?再说,这不仅是你们两人的婚事,更是两国之间的政治联姻啊……”
玉龙深知自己此举有违常理,但一想到自己与越国公主的年龄相差太大,又从未见过见,面,仍坚定地说道:“母后,儿臣与越国公主当年都尚且年幼,此事本就不该强求。”
太后闻言,心中虽有不满,但事已至此,她也只好无奈地说道:“好了,龙儿,你退都退了,现在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那越皇没说什么吧?毕竟越国在几个国家中是最为强大的。就算联姻不成,也别结仇啊。”
玉龙闻言,轻声安慰道:“母后放心,老师是通情达理之人,他没有责怪儿臣。”
“这就好。”太后听玉龙这么说,心中也稍感宽慰。她顿了顿,又问道,“对了龙儿,你刚刚说‘老师’?越皇怎么成了你的老师?”
玉龙闻言,便将当年空空师傅救他与小羽之事,以及他们分别拜越皇和越国安国公为师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后。
太后听后,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感慨。她沉默了片刻,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向玉龙问道:“龙儿,你觉得怜心怎么样?”
玉龙闻言,心中不禁一愣。他虽不知太后此时提及怜心是何意,但仍由衷地赞美道:“母后,林姑娘知书达理、温柔可人,实乃难得的女子。”
太后见玉龙对怜心评价甚高,心中不禁暗自欢喜。她吞吞吐吐地说道:“那你可不可以……”
“母后,您到底想说什么?”玉龙见太后一脸为难之色,直接问道。
龙儿,母后便与你直言不讳了。”太后深吸一口气,仿佛已下定了某种决心,“母后希望你能迎娶怜心。”
“什么?母后,您方才所言可是真的?”玉龙闻言大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瞪大了双眼,满脸愕然。
太后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道:“龙儿,你也知道母后很喜欢怜心,想让怜心一直陪在母后身边。但龙儿你要明白,一个姑娘若没名没份地住在宫里,定会遭人闲话和非议的。而怜心自见到你第一次便喜欢上了你……母后希望你能娶怜心,给她一个名分。”太后苦口婆心地劝说着,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恳求
“可是母后,珊珊她……”玉龙闻言,不禁面露难色,眉头紧锁。
“龙儿,珊珊姑娘陪了你这么多年,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理应立为后。”太后理解地点了点头,但随即话锋一转,“但怜心自知身份上配不上你,已经同意当你的妃子了。本来嘛,你和越国公主有了婚约,而越国又是一夫一妻制,母后还担心……既然这门亲事你已经退了,那母后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
“可是……”玉龙还想说些什么,却被太后打断。
“龙儿,这些日子以来,怜心时常陪伴在母后身边,与母后谈天说地。在母后心中,她就如同母后的亲生女儿一般。龙儿,母后唯一的心愿便是你能娶怜心为妻,让她可以名正言顺地留在母后身边。”太后说到这里,语气中已满是恳求与期盼,“再说了,帝王之家三妻四妾亦是常理之事……”
“谁说的?”玉龙闻言,不禁反驳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与骄傲,“母后,您看父王和福王叔、康王叔,他们便没有三妻四妾,而是一心一意地守护着母后和两位王婶。”
太后闻言,不禁陷入了沉思。片刻后,她才缓缓开口道:“龙儿,你两位王婶因未能给你两位王叔诞下儿子,而愧疚了一生。她们没少劝说你两位王叔纳侧妃,或是休妻另娶。但你两位王叔却始终坚守着对彼此的承诺与爱情。这固然令人动容,但龙儿你要知晓,每个人的处境与想法都是不尽相同的。你身为君王,自然要有君王的担当与考量。”
玉龙闻言,不禁陷入了沉默。他深知太后所言非虚,但作为君王,他也有自己的苦衷与无奈。他心中五味杂陈,不知该如何是好。
片刻后,玉龙才开口说道:“母后,您说这件事来得太过突然。容儿臣考虑几日再给您答复吧。”看着太后一脸期待的样子,玉龙实在不忍拒绝,下意识地使用了拖延之计。
太后闻言,脸上不禁露出了几分失落之色。但她也理解玉龙的难处,于是点了点头道:“那好吧。龙儿,你考虑清楚后再告诉母后也不迟。”
玉龙见太后一脸失落,心中也不免有些愧疚。他躬身行礼道:“母后若无事,儿臣便告退了。”
言罢,他也不等太后答话,便转身快步离开了雍华宫。只留下太后一人在原地默默叹息,她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