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如走到街道尽头,转了个弯,往前走了一段,来到护城河边。
护城河两边有高高的护栏,每隔一段有码头通往河面,方便停泊船只和附近的人家浣洗衣物。
河岸两边不远处都有店铺和人家,团圆的日子,家家都灯火通明。在这种心境下看这万家灯火,相信这每一扇门里,每一盏灯下都演绎着不同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希望家家都人月两团圆,希望他们都好过现在的自己。
清风扶面,皓月当空。毓如在码头的台阶上坐下,伸手就能够到河水,清冽的河水划过指尖,微凉。看着河面倒映的月亮,掬一捧水,月亮又落进了手中。几艘画舫停在河面上,里面一片欢声笑语,歌舞升平。
看着对面的繁华,心是却是荒凉的。过去的一幕幕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滚动播放,曾经那个毓家大宅里娇俏可爱、聪慧伶俐的大小姐,受尽爷爷奶奶、父母兄弟的疼爱,真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虽然是全家人的团宠,但她却从不持宠而娇,反而孝顺懂事、温和谦让。哥哥、弟弟都很爱护她这个家里唯一的女孩儿,她也会适时的保护身边的人,就连下人都喜欢这个美丽善良的大小姐,因为只要有她在,下人们如果犯了错,她都会帮着求情,父亲也就不会过多责罚。
记得有一次,两个哥哥打闹,打碎了父亲心爱的青花瓷花瓶,正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时,看见毓如带着贴身丫头珍儿从外面进来。两个哥哥一边一个拉着她,哭丧着脸求她相助。毓家一向对男孩儿家规甚严,现在又打坏了父亲的心头好,让父亲知道了,两个哥哥估计得脱一层皮。见哥哥们一个劲的哀求她保密,毓如对父亲说是哥哥们因为帮自己追小猫才不小心碰倒了花瓶,在父亲怀里撒娇卖乖,求父亲别责怪哥哥们,父亲才罢休。
奶奶曾爱怜的搂她在怀里,担忧的对母亲说:“这样好性子的孩子,以后怕是要吃亏的。”奶奶一语成谶。
毓如不想回娘家,除了舍不得儿女,还不想让老父亲和大哥担忧。爷爷奶奶和母亲相继去世后,父亲受到打击,身体大不如前,生意就交给了大哥。大哥是儒商,不习惯商场的迎来送往、尔虞我诈,所以生意上并不十分上心,再也不复父亲时的兴旺。二哥参加革命杳无音讯,小弟出了国。
她的婚事是父亲做主的,奶奶和母亲本舍不得她远嫁,在她十七岁那年,陈佐千随陈老太爷来毓家给毓老太爷贺寿,一眼看到了毓如,回家后要死要活一定要求娶她。
陈佐千是家中独子,向来想要什么非得到不可,陈老太爷无法,亲自带儿子登门求娶。毓陈两家常有生意来往,毓父和陈父私交甚好,知根知底,料定不会亏待毓如,加上陈佐千当初也算一表人材,毓父颇为满意,就做主同意了这门婚事。
如果她现在回去,知道她被休,恐怕老父亲要活活气死,大哥肯定也会心里难过,她不想回去给他们添堵,她从来只会报喜不报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