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悦面对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而偏偏她的丈夫,这个王朝的君主——丰裕皇帝,又实在算不上是一个明主,他对处理政务的兴趣远不及声色犬马。而诗悦在政坛上发挥的作用则越来越明显,她与大臣们一起谋划政事,以期解除或是至少减轻国家的内忧外患,但是,却困难重重……
丰裕帝在初继位时也曾怀有一腔治国的热情,想要挽救岌岌可危的周王朝的统治。他曾经整治贪官污吏,而且多次颁布诏书鼓励忠臣直言上谏。并对应诏上谏的官员进行了褒奖。
除此之外丰裕帝还大胆起用先帝一朝因党政之故而被革职的官员,当时是,朝野内外无不盛赞丰裕帝的功业,盼望大周的再度兴盛。
但是,丰裕皇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并非是他的能力所能够解决的,诗悦也不能。
无法治愈,那便只能剜除,哪怕再痛!
最初,因着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诗悦也曾对丰裕帝怀有希望,在丰裕帝不理朝政、沉迷声色而且身体日渐衰弱时,诗悦也曾多次私下里去找陈皇后商议。
陈皇后位居中宫,十二岁便嫁与丰裕帝为妻,少年夫妻情分自是不一般,她的规劝丰裕帝多少也会听上几分。
然而,随着丰裕帝越来越堕落,渐渐地连皇后的话也不起作用了。诗悦不甘心,她不能眼看着皇帝就这么堕落下去,她想要让皇后帮助自己一起劝谏皇帝。然而陈皇后却劝她莫要与陛下相左,“咱们为人妻妾的,自是以陛下心意为要,淑妃妹妹莫要走岔了路。若是失了圣宠,那才是真的绝望。”
其实,皇后又怎会不知丰裕帝做的那些荒唐事呢?只是在她好言相劝几次之后,皇帝并不肯收敛,反而听了她的规劝之后有些生气,皇后怕招惹灾祸,多说无益反而会有损自己的利益,便不再对皇帝进行规劝了。现下能对诗悦说出这话,也是出自真心。
陈皇后的束手无策与明哲保身,像是一个巴掌,狠狠地甩在了诗悦脸上。她终于明白,没救了。大周的弊病早已腐烂生疮,从上到下皆是这个腐朽衰败的王朝的腐纛!
回到自己宫殿的诗悦细细思量着:皇上已是无可救药,但自己膝下却还有一个孩儿,这也许会是大周子民未来的希望。
“啊啊。”将将满月的小皇子在罗汉床上摸爬滚打,司棋拿着布老虎逗他,一大一小玩的不亦乐乎。
诗悦口中含着笑意,早在投入这个世界的第一日起就闪过的计划慢慢在脑海中成型……
自此,诗悦更为积极的参与到政事之中,如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渐将皇权移到自己手中,对朝廷的掌控和影响逐日加深。
虽说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被骂了好多年,但是在插手政治上,诗悦却选择了与老蒋一样的态度。
她真正开始对政事施加影响的第一步便是与侍郎曾栝合作打击境内造反的天师道!
从丰裕帝继位之日起,以陆裕为首的天师道反贼就闹得全国上下无一安宁之处。丰裕三年,天师道攻克季昌,逼得湖北巡抚全家自尽。随后五十万大军攻克金陵,两江巡抚陆瀛洲被杀。
进入金陵后,陆裕下令捕杀城内所有官吏官眷,金陵城内两万官吏官眷无论男女老少,几乎全部惨遭屠戮。
陆裕将金陵改名五京(因为天师道又称五斗米教),并在此定都。朝中得到金陵被攻破的消息,全都心急如焚,听说大小官吏极其亲眷仆从都被杀光,丰裕帝也坐不住了,他召来大臣商议应对之策,但想来想去,都没有想到一个剿灭天师道反贼的最佳人选。
诗悦听说此事后,便不失时机地向皇上问起此事。
“你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丰裕帝搁下湖笔,叹息道:“朕派出去的各大统帅全都遭到了溃败,江南大营的统帅虽说忠勇,但军队都派出去援助各地,自己被天师道趁机袭击了,寡不敌众败下阵来。江北大营的统帅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没有一个中用的,频频失守,反而带累了江南大营。”
一连多日不曾好眠,丰裕帝眼底一片乌青。诗悦也停了磨墨,走到丰裕帝背后替他按摩缓解疲累,“臣妾平日里替您批改奏章,倒也懂得了一些形势,自己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该不该对皇上讲。”
“唉,如今不过死马当活马医吧,你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吧。”
“臣妾平时看那些奏章,也大概看得出哪些人是用得的,哪些人是用不得的,其实有一个人就担得起清扫天师道的重任。”
丰裕帝一听急忙问道:“是谁?”
诗悦莞尔一笑:“侍郎曾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