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裕帝忙问缘由,诗悦解释道:“曾侍郎虽说出身翰林,但是却能创办水师,并且管理得力,几年来经历了大大小小数百战,虽然并不是一直取胜,但遇到失败时他也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重振旗鼓。”
丰裕颔首表示赞同,诗悦再接再厉:“且臣妾看他奏上来的折子,说的都是真切、中肯的话,遇到紧要的事情,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规划统筹。不像其他庸臣,只会说圆滑的漂亮话,从来不肯表明自己的意见,揣测完万岁您的意见之后,才肯跟着附和,这些想必您心里也清楚。”
丰裕连连点头:“爱妃说的颇有道理,只是朝中有一些大臣与曾卿为敌,说他不过一介书生,不足以担当大任,更不可能建功立业。”
诗悦冷笑:“这些愚臣,说曾侍郎没有用,他们倒举荐几个能建功立业的人出来!文人又如何,北宋的张齐贤,南宋的虞允文,不都是书生吗?他们没有建立功业吗?”
诗悦知道丰裕帝说这话也是有几分试探自己的意思,毕竟皇帝这种生物多疑是本性,哪怕他根本不想理会政事!遂又解释道:“臣妾与曾栝并不相识,本来并不必帮他,只平日查阅奏章,妾能看出此人心诚志坚,足以担当重任,因此才向皇帝举荐的。希望能帮助万岁早日扫清贼患,也可让您不用再如此操劳。”
这话说的慰帖,丰裕帝拉过诗悦按在他太阳穴上的纤纤玉手,将人搂在怀中,见诗悦满眼心疼,心中更加受用,些许怀疑也散的一干二净了。
诗悦又陪了他一会儿,直至阁臣奏请进谏方才退出殿去。诗悦在明正殿阶前与三朝元老褚老大人见礼,看得出,褚老大人对于自己这个能够经常伴驾的宠妃并不怎么喜欢。
不过,那又如何呢?他老啦!活不了多久了。而这天下,是年轻人的天下,说不得,还会是是她林诗悦的天下!所以啊,她就不跟这个古板固执的老人家计较了。诗悦笑意盈盈的起身,目送褚老大人在乾清宫总管太监吴三味的搀扶下颤巍巍地进殿。
“臣,褚珏叩见陛下。”
“老大人快起,吴三味,看座!”褚珏身子尚未弯下去便被快步走下台阶的丰裕帝亲手扶住了。
这褚珏是端肃帝的挚友良臣,还是先帝爷的授业恩师,由不得丰裕帝不尊敬客气。
褚珏也未多推辞,他来是有要事,坐下后开门见山道“清剿天师道一事,陛下心中可有定断了?”
“咳,”丰裕帝以手握拳挡在嘴唇上虚咳一声,想到淑妃刚刚所言,定下心神道:“学生以为领军一事,侍郎曾栝就不错。”不错这褚珏连任两届帝师,丰裕帝由于年轻更是恭敬异常,私下里交谈皆是以学生自称。
褚珏摸摸山羊胡欣慰点头,“陛下慧眼如炬。这曾栝确是个实干之才。”陛下长进了。
丰裕帝本就觉得淑妃所言有理,此刻又得了老师赞同,更是认定曾栝之能,当即任命曾栝率军出征太平天国,并命令其他各师将粮饷拨给季军,全力支持季军剿匪。
而曾栝也没有辜负诗悦与皇帝的信任,一路挥师北上,连续攻城拔寨,最终夺回季昌。
从此,诗悦在政治事务上也有了一份说话的权利,经常左右丰裕帝作出决策,于政治上的势力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