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番外以宋亚轩的视角来写,与正文无关。
.
.
.
今年的梅雨,比往年来的要早。
淅沥沥落下时,整个城市都浸在一种灰绿色的忧郁里。
天色总是暗淡,云层低垂,仿佛触手可及,连空气都带着几分沉郁的重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般压抑的景象,似乎连时间的流动也变得迟缓,宛如一幅凝滞的画卷,无声地诉说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心绪。
雨时大时小,总不肯停歇。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植物腐殖的气息,又潮湿的能拧出水来。
衣服挂在屋内,几日也难干透。
我正是在这样的季节里遇见她的。
那日,雨下的极大,我走进一家旧书店避雨。
店内灯光昏黄,暖意中透着几分朦胧,书本层层叠叠,堆积如山,散发出陈旧纸张独有的淡淡香气。
她站在书架前,白衣蓝裙,头发松松地挽起,几缕秀发垂在肩头,露出白皙的脖颈,手中正捧着一本书,读的入神。
我佯装找书,悄悄靠近。
她却忽然抬头,目光相撞间,窗外恰好打了一声雷。
而她,眼睛清亮,仿佛盛着整个梅雨季的忧郁与温柔。
周詩“这雨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
她先开了口。
声音轻的像雨打树叶。
我便顺着她的话聊下去,从天气说到书籍,从鲁迅学医到鲁迅弃医从文。雨一直下,我们竟在书架前站了一个多小时。
浑然不觉得腿酸。
后来雨稍小了些,她说要走。
宋亚轩“等等。”
我鼓起勇气问她姓名,她却只笑:
周詩“要是有缘,下次雨天再见时…”
周詩“再告诉你。”
此后的雨天,我常去那家书店。
遇见她的次数不多,只有三四回。
她总是突然出现,又悄然离开,只是不曾留下过联系方式。
宋亚轩“骗子。”
我问过书店老板,老板也只是摇头,说并不认识这位姑娘。
她告诉我,她喜欢梅雨。
因为这季节让时间变得模糊,让世界有了片刻的安静。
周詩“人人都急着躲雨。”
周詩“反倒有了片刻安宁。”
她说这话时,目光望向了檐外雨帘。侧脸被水光映的柔和。
我发现她总能找到书店里最冷僻的好书。
有时是俳句集,有时是国外小说。她读书时极为专注,眉头微蹙,偶尔轻笑,完全沉浸在另一个世界。
而我,
却越来越多地看着她。
看她翻书的手指,看她垂下的睫毛,看她被雨水微微打湿的肩头。
梅雨季将尽时,我最后一次见到她。
她站在书店门口,望着天空不知道在想什么。
宋亚轩“没带伞?”
她摇头,眉眼弯弯。
周詩“带了。”
周詩“故意不打。”
我轻笑了一声。
宋亚轩“那我送你一程?”
我们共撑一把伞,走入雨幕。
雨声淅沥,伞下却异常安静,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走到路口,她忽然停下。
宋亚轩“怎么了?”
她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给我。
周詩“送你一本小书,我抄的。”
周詩“明天我就要搬去北方了,那里没有梅雨。”
我怔怔接过,还想说些什么。
宋亚轩“等…”
她却已经转身走入雨中,没有回头。
我低头看向手里的书,
这是一本手抄的诗集。
扉页上终于有了她的名字:
周詩。
在书的最后一页,她写:
“你相信命运吗?我不全信,却相信有些遇见是注定好的,像梅雨年年如期而至。”
“谢谢你在这个雨季给我温暖。”
次年梅雨又至。
我依旧常去那家书店,我会想起她说的:
“人人都急着躲雨,反倒有了片刻安宁。”
也许她就是我生命中的梅雨。
如期而至,如期而止。
留给我一整个雨季的回忆。
如今又是梅雨天,我坐在窗前,翻看她抄的诗集。
雨声潺潺,仿佛还能听见那年她在伞下的呼吸。
有些人,注定只能在某个季节相遇;有些爱,恰似梅雨,潮湿了心房,却让灵魂里的种子悄然发芽。
.
.
.
宋亚轩七夕番外《盼雨》完结.
祝大家七夕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