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文字是这个世界上最解压的方式,当笔画勾勒成行,在面对世界时落至舌尖却又在吞咽的话语,将由笔墨替我传达,这克制而盛大的思绪终有回应。
我身边有很多彻夜为爱沦陷的人,夜夜痛哭,我想伸手去救,却忘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在被半路丢下的时候像极了捅了我一刀然后让我去医院,最后祝我早日康复,讨厌被丢下的感觉,却又不得不去接受。我当然知道人都是会变的,也从未指望过你永远如初,但感觉到你对我不似从前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偷偷难过了很久。
“把人捂热了在丢下真的没意思”
“反思一下为什么别人只丢下你?”
噢,对,反思一下,为什么只丢下你。
放心,我终于能看得见眼前的爱,在你以后也再没人能欺负的了我,是你在我身边我才变得懦弱,可我生性张扬我们又已道别,我在试着做回自己。
普路斯特效应说,闻到熟悉的味道,就会开启当时的记忆。人的思维瞬间迁跃,回到记忆的宫殿里。记忆这种东西不近人情,美好的记忆也记得,难过的曾经也没有模糊不清,所以人想起过去,总是欣然一笑,或者眼眶通红。
王家卫的电影喜欢从简单的细节里扣情绪,给你一句短促的台词,剩下的由观影的人脑海里满山遍野的画面填充,就像生命走到终点,回马枪似的回顾自己的人生。
怎么不对呢?
你记得他就有记得的道理,人是不可以忘掉过去的,忘掉过去要怎么说服自己,这个世界你是存在的,尽管,尽管回忆并不总是令人开心。遗憾总是存在的,好像玫瑰花的叶片上丑陋的皱褶,密密麻麻的尖刺,时间总是在走,人的生命不断的消逝,就像赛道上疾驰的F1,一旦发车,要么摧毁自己,要么跑到终点。
电影里好人最终决战之前总是打电话给喜欢的女孩,告诉她回来就跟她结婚,熟悉的观众就知道这就是他要死了,他被大反派打的遍体鳞伤,身体破碎不堪,这时候就进入回忆,他满心满眼都想着女孩,观众哭的稀里哗啦。
布加迪威龙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跑车,快到甚至看不清残影,可踩碎油门,发动机玩命的运行,也仍然跑不过时间。
但人就是有一些奇怪的构造。我是说,有那么一些瞬间,人的记忆,快过时间。
有些人不喜欢你还不放过你,有些人喜欢你却还放你走。可惜,我不擅长挽留,也不会有人一直陪着我。
从小就看清很多东西,所以亲疏随缘。天生就悲观的骨子里,是因为有解不开的死结与抚不平的伤痛。所有性情冷淡的人,从来不是无端非要活成这样的,谁不想热闹,谁不想向阳而生呢?有人伸手就能碰到光,而有的人踮脚才只够打开那扇遮住光的天窗。
我是悲观主义者,都在说向前看,真的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