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穿堂风裹着柳絮钻进办公室的木格窗,李佳的蓝白格子衬衫下摆被吹得轻轻翻动。她握着钢笔的手悬在白色的厚厚一沓的稿纸上,笔尖洇出的墨点在"城市建筑空间论"标题旁晕染开来。
周围此起彼伏的叹气声、墨水钢笔吸水的咕嘟声,混着偶尔响起的搪瓷缸磕在桌面的脆响,还有时不时风呼啸的声音,都让李佳静不下心来。
李佳有些烦躁的往后捋了捋头发。周围的人和她情况也差不多,都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都饱受论文的折磨,5月份就要答辩,现在还在改内容。
"好难啊!。"李佳用头抵着稿纸有些失落,抬头望向墙上的挂历——五月十五的答辩日期被红圈圈得醒目。
上周导师批改过的论文此刻还摊在膝头,红色墨水批注密密麻麻爬满纸面,都写满了补充意见,一细看逻辑,结构,数据,格式通通都有问题。
想起苏敏教授戴着眼镜,逐行批改的模样,她心里又暖又慌。这位教城市建筑理论课的女教授,总爱把办公室里的茉莉花茶分给来提问的学生,说话时也语调平缓柔和。
同时也在带着研究生,学生们间的评价也很不错。甚至说不定之后会成为她的研究生老师呢!
李佳去拿论文的时候,一看到稿纸上密密麻麻的痕迹,心都慌了。老师对她并没有过多苛责,就是十分温柔的把问题都指了出来。
好在前面李佳听了学姐们的经验后,有先见之明的先打印了一份,在上面直接对照着修改意见然后写,时不时贴上一张半张白纸补充。
李佳正拖着脸颊出神,被这动静惊得笔尖在稿纸上划出一道歪斜的墨痕。她抬眼见对方食指正无意识地捻着稿纸边缘,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红字像蚂蚁群般爬满纸页。
"你写得怎么样了?"隔壁桌的同学突然胳膊肘轻轻撞了撞她问道。
"不太好,一点思路都没有。"李佳摘下银框眼镜揉了揉太阳穴,眼下泛着淡淡的青黑。
余光瞥见墙上的挂钟,秒针正一瘸一拐地往十一点挪动,还有半小时下班。
李佳这个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挺悠闲的。
"中午吃啥啊?"同事用圆珠笔尾端戳了戳她堆满文献资料的桌角,几页稿纸随着动作簌簌滑落,被李佳接个正着。
对方已经掰着手指开始数:"南区食堂的酱烧鱿鱼怎么样?"
“周一吃过啦!”就是今天不太想吃。
对方很懂她的潜台词,重新提出下一个。
“吃那家盛京的牛肉面。”
“天气太热,不想吃面条!”确实被这么一说,对方也打消了这个念头,带着红油的汤面冬天是个好选择,夏天就不太喜欢了。
于是一群人开始兴致勃勃地讨论吃什么了。
看了一眼时间,李佳也放下论文在一旁,整理好文件,只是手里还握着一支笔。心里宽慰自己,剩下的下午再写吧!上午写了两段,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