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是我奶奶给我讲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村里,用我们老家话说就是我们寨子
四五十年代,那时候骡子(在我们那边习惯性的称为马,其实就是骡子)是我们农村的主要交通工具,主要驮运粮食,也用于出门的代步工具,因此当时盛行马帮,所谓马帮,也就是一家人养着三四头马,然后村子里养马的人组合在一起出远门驮运物资,称之为马帮,当然也有大户人家土财主之类的一户人家就有十嗯呢来匹马的。那时候赶马帮的人多多少少都会点拳脚功夫。
故事发生在我们村子,村里有一个姓许的,按辈分赶的话我要喊他老高祖了,那时候高祖家里人口多,每天奔波于各个村落给别人驮运货物,当然要想赚的多还是得跟着马帮出远门,那一次高祖身体不舒服就没跟马帮一起走,留在家里。
这天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村里有人找他,让他帮忙把家里的核桃驮到镇里,那时候核桃能榨油也能换钱,本来高祖是想拒绝,因为天快黑了,而且身体也不舒服,但是都是一个村的人就没好意思拒绝。
村里到镇上的路也算不上远,大概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去的时候都是下坡,回来的时候都是上坡,到镇上卸完货物天已经完全黑透了,但是天气很好,还有半个月亮挂在天上。
因为货物不多,高祖就赶了一匹马,回去的时候骑着马看着夜色,喝着酒葫芦里的酒,也算惬意。
回到半路,天气突然就变了,看起来随时会下雨的样子,到一个叫香树堂的地方,一下子刮起了大风,路两边的树叶哗啦啦直响,地上的枯叶也被吹得四下乱飞,因为风吹得大加上乌云密布没了月色,再加上是上坡路,马也有点走不动了。
风越吹越大,感觉要把身上的衣服撕碎一样,高祖骑在马背上几乎是睁不开眼睛。
这时后面突然传来这人粗犷的声音:“唉~我跟你去行不行啊!”
高祖也是走南闯北的人,仗着几分醉意想也没想就说:“来嘛!”
风更大了,高祖只感觉一股风朝着背后袭来,似乎是贴在了自己的背上一样,这时候马几乎走不动了,勉强走了一段路,高祖一摸马背,马身上黄豆大的汗滴刷刷的直流,高祖瞬间醉意也清醒了七八分,心里明白是遇到不干净的东西了。
高祖心里很慌,但是不露声色,往身后撇了一眼顺道:“老表骑稳了啊!”身后什么动静都没有!
高祖把手里的马鞭往身后一甩在腰上绕了个圈,然后在胸前打了个死结,顾不得心疼马了,死命的拍着马背往家里走。
高祖家里这边知道高祖身体不舒服,一家人吃晚饭也没睡觉,一边烤火一边等着高祖回家,祖奶奶担心这么晚了还不回来,莫不是路上遇到土匪了,或者说路上身体不舒服在路上休息了,所以叫上了高祖的几个弟弟跟几个邻居在家里做火把打算出去找。
高祖这边算是到村口了,刚到村口就扯足了嗓子喊“都出来了,都出来了,我带好东西回来了,”
那年代的人警觉性很高的,因为不仅有鬼神之类的说法,更可怕的是还有土匪,!
我祖奶奶听到声音立马招呼众人打着火把跑出去,左右邻居也出来了,都打着火把,拿着锄头棍棒斧头跑出来了。
出来的时候高祖已经来到村里的广场了,说是广场,其实就是村里人几条路汇聚的地方,被叫做大场,到现在都还在。
村里人都以为高祖遭遇土匪了,出来一看高祖的模样摸不着头脑了,高祖大声喊“老三,把你的斧头给我,”其实高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遇到了什么,但他知道不简单,结果斧头,高祖艰难的从马背上下来,感觉像是背上背了一个一两百斤的大汉一样。
等大伙打着过吧围过来一看,高祖的背上帮着一块木板,高祖把马鞭解开,木板掉在了地上,定睛一看,才发现是一块没有烧完的棺材板,(因为那时候没有火化场,人死了都是抬到山上找一个差不多的地方烧了,有的直接不火化)高祖知道就是这个东西在作怪,拿着斧头劈了一斧头,居然没劈开,然后大伙讨论,当场就给棺材板给做成了一个切菜板,意思就是让它收到千刀万剐!
好了,第一个故事就到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