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军力
铁木真拥有的军队数量,据《蒙古秘史》记载,有九十五个千户,加上一万名最精锐的护卫军。在攻掠诸国过程中,又吸收了归降的军队,并驱使被征服地区人民为兵,使军队数量大大扩充。据《蒙鞑备录》记载,铁木真“起兵数十万”,西域史家载其西征军兵力多达六十万。这个数字虽属夸大,但也反映了蒙古兵力确有大量增加的事实。[50]
蒙古军的武器装备,在征服过程中也得到改善,除原有的弓箭刀枪外,又从中原和西域俘获许多制作利器、甲盾、攻城之具、炮火等各种武器的工匠,“百工之事,于是大备”,这使蒙古精锐的骑兵如虎添翼。金哀宗说:“北兵所以常取金胜者,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之技巧耳。”[50]
野战中的蒙古骑兵,取自油画《蒙古历史长卷》
指挥艺术
史称铁木真“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蒙古军在他指挥下创造了许多独到的战术。[50]
每次进兵,蒙古军必先发精骑四向哨探,远哨一二百里,探明左右前后虚实,如某道可进,某城可攻,某地可战,某处可营,某方有敌兵,某所有粮草,刺探得实,急报大营。其驻营整然有法,前置逻骑,分番警戒;大帐前后左右,诸部军马分屯,布置疏旷,以便刍秣,且可互相接应。[50]
在野战中,铁木真则利用骑兵的灵活迅速,注重分散作战;一般以十分之三兵力为前锋,摧坚陷阵,三五骑一组,决不簇聚,以免为敌所包,敌分立分,敌合立合,聚散出没,极为灵活,“来如天坠,去如电逝”,称为“鸦兵撒星阵”,往往能以较少骑兵击溃众多敌军;攻打敌阵,每以骑队先行冲突,前队冲不动,后队继之,同时布兵于敌阵左右后方,待合围后一齐冲击;若敌阵坚固,则使牛马搅阵,或迫降俘为牺牲品施行硬攻,使敌纷乱、疲惫;敌阵一动,即乘乱长驱直入,鲜有不克。在兵力少时,则布疑兵以恐敌;或用设伏之法,佯败而走,弃辎重金银,诱敌逐北中伏,常能全歼追兵。进攻坚城时,常先扫清外围村镇,然后集中兵力,团团围困,立栅建堡,绝其外援,以弓箭、炮石器械昼夜连续轮番攻打,使敌疲惫;或决堤水淹,或挖地道入城。铁木真及蒙古军采用的种种战术,“有古法之所未言者”。[50]
铁木真的军事思想产生于早期蒙古族所特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土壤之中,也受到自匈奴、东胡、突厥以来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是其多年战争实践的总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带有掠夺战争的时代烙印。它成功地指导了攻金、灭西夏及西征的战争实践,对整个元代乃至世界军事思想都有巨大影响。中国蒙古兵学研究者达林太称蒙古人“善于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战争,成功地处理了战争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视铁木真及其继承者是蒙古兵学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