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樊振东:心之所向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原创女主CP樊振东  樊振东 

回忆5—我们都在奔赴各自的战场

樊振东:心之所向

萨尔布吕肯的庆功宴结束后,李艾在酒店大堂递给樊振东一个信封。

李艾“这是我整理的里约采访笔记,里面记了你当时说的那些‘偷师心得’,或许能用上。”

她指尖有些凉,

李艾“对了,下个月我要去慕尼黑大学做交换生,学体育新闻。”

樊振东捏着信封,厚度恰好能握住。他想起里约时她总往训练馆跑,笔记本上的字迹比自己的战术本还工整。

樊振东“挺好啊,”

他挠挠头,从背包里翻出个小盒子,

樊振东“给你的,萨尔布吕肯的纪念徽章,别在书包上。”

徽章上印着乒乓球拍和城市剪影,边角还留着他攥过的温度。

慕尼黑————————————

李艾的交换生生活从晨雾里的德语课开始。她在笔记本第一页贴了那枚徽章,旁边写着“向专业靠近”。课堂上,教授讲到奥运新闻报道伦理,她总会想起里约训练馆的灯光——那时她总纠结,该记录陪练的落寞,还是他眼里的光?如今才懂,真正的体育新闻,是看见汗水里的重量。

周末去看当地俱乐部比赛,她举着相机的手稳了许多。有次拍到一个华裔少年模仿樊振东的“霸王拧”,动作生涩却用力,她突然发了条微信:

李艾“ 今天见着你的小粉丝了,拧拉时胳膊都在抖。”

半小时后收到回复,是张照片:训练馆的球台边,樊振东的球鞋又磨出了新的纹路,配文

樊振东“我也在练新招,等你回来拍”。

照片里的战术板上,“台内拧拉节奏优化”几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

樊振东的冬训从清晨五点开始。体能训练到极限时,他会摸出手机,看看慕尼黑的时间——李艾应该刚上完课。有次她发来了课堂笔记,用红笔标了“德国乒乓球青训体系特点”,后面画了个小小的球拍。他把笔记存成壁纸,练到抬不起胳膊时就看看,仿佛能听见她说:

李艾“这可是我啃了三本文献整理的。”

李艾的论文选题是“陪练角色在顶尖运动员成长中的作用”。她采访了德国国家队的陪练,对方说:

路人“我们像镜子,让主力看见自己的弱点。”

挂了电话,她突然想起里约时樊振东说的“当磨刀石”,赶紧翻出采访本补写

李艾“磨刀石也在被打磨,每一道划痕里,都藏着变成利刃的渴望。”

除夕夜,李艾在留学生公寓煮速冻饺子,手机突然震动。是樊振东发来的视频,背景是训练馆,他额头还挂着汗:

樊振东“刚练完,给你看样东西。”

镜头转向球台,上面摆着两个奖杯——一个是萨尔布吕肯的世界杯冠军,另一个是刚结束的队内选拔赛冠军。

樊振东“新的,等你回来拍全乎。”

他笑的时候,虎牙在灯下闪了闪。

李艾举着饺子凑到镜头前:

李艾“ 德国的醋不正宗,还是想念队里食堂的。”

蒸汽模糊了镜片,她没说的是,刚才采访时,教授夸她的案例分析“有温度又专业”,而那些温度,都来自里约的记忆。

交换生生涯最后一周,李艾去了萨尔布吕肯。站在曾经的决赛场馆外,她收到樊振东的消息:

樊振东“听说你要回来了?全锦赛记得来。”

后面跟了个地址,是比赛场馆的媒体证领取处。

她回了张照片:场馆外的铜牌上,“ 2016乒乓球世界杯”字样被阳光晒得发亮。配文:

李艾“有些地方,要亲自再来一次,才懂当时的光有多亮。”

樊振东的回复很快:

樊振东“我在训练馆加练接发球,刚用了你笔记里记的‘波尔变线时机’,效果不错。对了,你的座位我让队里留着,第一排,方便拍照。”

李艾把手机揣进包里,徽章在阳光下闪了闪。远处的电车驶来,载着她往车站去,也载着半年来的晨雾、笔记、时差里的消息,往重逢的方向。她知道,慕尼黑的晨雾会散去,训练馆的汗水会蒸发,但那些各自奔赴的日子,会像萨尔布吕肯的星光,在往后的岁月里,闪闪发亮。

上一章 回忆4—第一个三大赛冠军 樊振东:心之所向最新章节 下一章 回忆6—全锦赛的失约和杜塞尔多夫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