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子端“郡主虽行事鲁莽,然其心可鉴,其功……亦不可没,若非她冒险取得关键账册,李麒之祸,恐仍深藏于地下,遗祸无穷。”
他没有为宋望舒求情,只是陈述事实,肯定了证据的真实性和她的作用。
紧接着,数位一向以刚正闻名的御史也出列附议,证实了账册的真实性,并开始弹劾与李麒案有牵连的官员。
殿内的风向,悄然转变。
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众人,最终,落在了依旧跪伏于地的宋望舒身上。
「文帝」:“起来吧。”
皇帝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宋望舒“谢陛下。”
宋望舒叩首,这才缓缓站起身,垂首立于一旁,依旧能感觉到那道深沉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
「文帝」:“你,很好。”
皇帝缓缓吐出三个字,意味不明。
随即,他不再看她,转向文子端和众臣,开始部署对李麒余党的清算和朝局的整顿。
宋望舒知道,她这一关,算是过去了。
皇帝没有追究她的罪责,甚至没有提及任何惩罚,那声“很好”,已是最大的认可。
她知道,这其中,文子端和那些证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宫宴的喧嚣如同潮水般退去,留下满殿狼藉与袅袅余香。
宋望舒随着人流走出大殿,初春的夜风带着未散的寒意,吹拂在脸上,却吹不散心头那一点微妙的滞涩。
五公主那淬毒般的眼神,席间那些若有若无的打量与低语,还有文子端那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分量千钧的维护。
一切都提醒着她,陇西的血火虽熄,京都这无形的战场,却从未停止过交锋。
「太监」:“郡主请留步。”
一个略显尖细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宋望舒驻足回头,见是皇帝身边的一位得力内侍,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笑容。
「太监」:“陛下口谕,郡主陇西之行,虽有莽撞,然忠勇可嘉,特赐南海珍珠一斛,蜀锦十匹,玉如意一对,以示嘉勉,望郡主日后谨言慎行,不负圣恩。”
赏赐来了。
意料之中。
既是褒奖,也是告诫。
皇帝用这种方式,为她在陇西的“擅自行事”定了性,也堵住了悠悠众口。
宋望舒“臣女叩谢陛下隆恩。”
宋望舒敛衽行礼,姿态恭顺。
内侍宣完旨意,便笑眯眯地告退了。
她直起身,看着宫人将那些流光溢彩的赏赐抬过来,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反而有些沉甸甸的。
这些赏赐,是护身符,也是警示牌。
「五公主」:“呵,衡阳郡主如今可是圣眷正浓啊。”
一个略带讥诮的声音斜刺里传来。
宋望舒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
她缓缓转身,看向不知何时走到近前的五公主。
对方脸上的愤恨与嫉妒几乎不加掩饰,只是在接触到宋望舒平静无波的眼神时,下意识地瑟缩了一下,随即又强撑着扬起下巴。
宋望舒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宋望舒“公主谬赞,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望舒只是尽臣子本分罢了。”
-
卡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