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殷天侠回到京城,向父亲复命后,并没有怎么歇息,很快又投入了新的工作。他虽只有十七岁之龄,但已多次跟随父亲上战场杀敌了。最近永庆国又对边城蠢蠢欲动,发起了零星的军事行动,看来是在试探慕安国的底线,虽然规模不大,但也引起了赵翌的重视,他当然不会任由永庆国作恶作视不理,于是立即派遣了殷雄志前往抗敌,而殷天侠亦跟随父亲一起出征。
与之前的滋扰不同,永庆国今次派出的是著名大将王猛,殷雄志不敢大意,立即领兵前往前线,为边关正在抗敌的部队提供增援。所谓兵贵神速,殷雄志率领的大军很快赶至,并与王猛激战连场,大家都以为两位大将交锋,定会大战三百个回合难分高下,岂料,在交战的第三日便传来了王猛身死的消息。
这消息对永庆国的大军军心造成了沉重打击,王猛一向武功过人,又怎会轻易战死?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取王猛性命的人,竟是一个还没弱冠的少年,他,就是殷雄志引以为傲的儿子—殷天侠。
殷天侠目睹父亲与王猛激烈交战,王猛的部队人多势众,气势逼人,并不容易对付,他深明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明白要击退永庆国的大军,便得先从王猛入手。之前他虽也有跟随父亲出战,可是却只是名不经传,敌军只知道他是殷雄志军中的其中一员,对他认识了解不多。可这却反而对他大大有利,他乘着父亲与王猛交手之时,箭已对准了王猛,此举可谓非常凶险,因为只要箭射偏了,取的便是自己父亲的性命,然而殷天侠从小苦练箭法,百步穿扬,近乎百发百中,他对自己的箭法很有信心,而且父亲与王猛再这样对战下去,两强交锋,很可能落得两败俱伤,他必须及时出手,出奇制胜帮助父亲。当时两人跟他有一段距离,谁也没有料到他会有此一着,只见他引弓一箭射出,雄浑的箭竟精准无误的命中王猛,他登时从马上堕下,殷雄志不失良机,再补上了一刀,王猛就此一命呜呼。
王猛一死,痛失了主将,永庆国军心立即涣散,乱成一片,殷雄志乘胜追击,把永庆国的部队打个落花流水,结果永庆国被逼撤军,慕安国边城的威胁得解除,殷雄志凯旋而归,而殷天侠亦一举成名。
回到了京城,殷雄志得到赵翌大力赞赏,他还特别把射杀王猛,立了大功的殷天侠召来,亲自封了他偏将军的军职。偏将军在军中虽只是基层军衔,跟主帅大将更是有大段距离,可是以殷天侠十七岁之龄,已挤入将军之列,在慕安国的历史上可谓少之又少,若非他今次立了奇功,也不会得到这种破格晋升。
殷天侠明白,凡事都要按部就班,从低做起,他的目标是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大将,现在获任职为偏将军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他必会向着这个目标继续努力,绝不会辜负父亲和整个家族对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