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天侠的事情很快便传遍京城,大家都为这少年的准绳箭法而惊讶,他虽年纪轻轻,但在战场上镇定不乱,看准形势,充满自信的在最佳时机出手,在他的父亲与敌人纠缠时,以准确无误的一箭帮助父亲解围,一时成为了佳话。
而此事亦传至正在锦溪的李谦耳中,他听到立功的人跟自己差不多年纪,而且名字更是殷天侠时,不禁惊讶万分。 “殷天侠” 这名字特别,并不多见,再加上其百步穿扬的箭法,跟自己在怀安镇认识的那位好友完全吻合。在与殷天侠偶遇之时,他已能从他的身手看出他来历定不简单,却没想到他竟然是名将殷雄志的儿子,更没想到他竟然在今次战事中立下奇功。
原来殷天侠是将门之后,难怪他对国家忠心耿耿,凡事都以国为先,与自己的看法大相径庭,听完殷天侠在战场上的事迹,他对这位好友更是欣赏钦佩,而且他相信,殷天侠的前途并不只于此,只要再多加历练,他必定会在军中大放异彩。
自己的知心好友立下奇功,李谦固然为他高兴,而他在这段时间亦没有疏懒,虽成就不如殷天侠,但也创出了一点点成绩。
与殷天侠分别后,他回到了锦溪,继续辅助父亲。对比起其他友军,李长青的部队起初只属小型规模,当然,李谦并不会满足于此。在这段时间里,他东奔西跑,跟一些英雄豪杰接触,并游说他们助李长青一臂之力。李长青在锦溪一带颇有名望,再加上李谦的诚意邀请,在短短几个月间,部队壮大了不少。虽然他们不是正规军,可也有严格的编配和军纪,从小便熟读兵书,头脑又十分灵活,李谦在编配部队时替李长青分忧不少,他虽年纪尚轻,但处事已颇为成熟,就是连经验老到的李长青亦不得不佩服儿子的才干,部队在他的整合下编排得有板有眼,人人各司其职,渐具规模。而在近几次的行动中,他们从朝廷手中劫下了几笔非常可观的财物,而且还频频得手,他们把财物的一小部份用以军饷,而大部份则分派给穷苦无依的百姓,得到了不少百姓的支持,渐渐冒出头来,之后更是状态大勇,连番得手,已成了锦溪一带实力最强的部队,当然,随着他们日益壮大,亦引起了赵翌的注意,渐渐成为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三年后,殷天侠已达到弱冠之龄,这时,他已累积了几年的战斗经验,也立下了不少功劳,已成为慕安国著名的少年将军了。虽然以他的年纪和资历,仍未足以像他的祖辈和父亲一样独当一面,直接跟永庆国交战,但赵翌相信以他的能力,对付土匪已是绰绰有余。此时,土匪对朝廷的滋扰和劫去的财物越来越多,外患固然需要重视,可内忧也绝对不能忽略,赵翌对此十分担忧,决定成立一支守门对付土匪的部队,而深得他欣赏的殷天侠,便是被委派担此重任的最佳人选。
殷天侠领了赵翌的命令,很快便投入了编排人手和制定攻击目标的工作,而最近在锦溪一带捷捷获胜,声名大噪的李长青正是他首要对付的目标。所谓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与对方交手之前,他先要对敌人有充份的理解。
这时,他正在看着手中的情报,在看到一个名字时,他的脸色登时一沉,眉头也紧皱起来,神色既惊且忧。
因为李长青最得力的助手和儿子是一个擅长使鞭的少年,而这少年的名字却是殷天侠十分熟悉的-- 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