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选拔名单公布的那天,训练馆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林嘉瑜站在公告板前,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张继科的名字赫然在列,而女队那边,刘诗雯也入选了。
"我就知道他能行!"身后的队友兴奋地议论着。
林嘉瑜默默退出人群。她应该高兴的,可胸口却像压了块石头。张继科要去北京了,而她还留在这里。
傍晚的训练结束后,林嘉瑜独自在更衣室整理装备。门突然被推开,张继科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扁平的盒子。
"就知道你还在。"他环顾空荡荡的更衣室,把盒子递给她,"给你的。"
林嘉瑜接过盒子,掀开盖子。里面是一副红色的乒乓球拍胶皮,边缘印着一行小字:"For Champion"。
"这是..."
"特制的,市面上买不到。"张继科靠在储物柜上,"反手用这个,旋转会更强。"
林嘉瑜的手指轻轻抚过胶皮表面,细腻的颗粒感传递到指尖。这份礼物太贵重,也太专业,完全符合张继科的风格——不送花哨的纪念品,而是能真正帮助她提升的东西。
"谢谢。"她声音有些发颤,"恭喜你入选国家队。"
张继科笑了笑,眼睛在更衣室惨白的灯光下显得格外亮:"我在北京等你。"
这句话像一支箭,正中林嘉瑜的心脏。她抬起头,对上张继科的目光,突然觉得呼吸困难。
"我会去的。"她听见自己说,"北京见。"
张继科离开后,林嘉瑜把脸埋进双手。她不能哭,至少不能在这里哭。胶皮的橡胶味淡淡地飘上来,提醒着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的三个月,林嘉瑜像是着了魔。每天清晨五点,她就已经在训练馆里对着发球机练习;晚上十点,保安不得不来赶她离开。周教练给她增加了特训课程,反手、正手、步伐、体能......每一项都要求完美。
"你最近练得太狠了。"一天晚上,周教练拦住正准备加练的她,"这样下去会受伤。"
林嘉瑜擦了擦额头的汗:"教练,我想进国家队。"
周教练沉默片刻,突然问:"因为张继科?"
林嘉瑜的心跳漏了一拍:"不,因为我自己想。"
周教练锐利的目光似乎能看穿她的谎言,但最终只是叹了口气:"明天开始调整训练计划,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日历一页页翻过。秋天来临时,林嘉瑜在全国锦标赛上打进了决赛。虽然最后屈居亚军,但已经创造了省队女单近年来的最好成绩。比赛结束后,她收到了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打得漂亮。"
她盯着那四个字看了整整十分钟,心跳如雷。虽然没有署名,但她知道是谁。这是张继科离开后第一次联系她。
国家队选拔赛前夕,林嘉瑜在训练中扭伤了脚踝。队医建议休息两周,这意味着她可能错过选拔。那天晚上,她一个人躲在浴室里,把淋浴开到最大,让水声掩盖自己的啜泣。
第二天清晨,她拖着肿痛的脚踝出现在训练馆,咬着牙完成每一项训练。周教练看在眼里,什么也没说,只是调整了她的训练内容。
选拔赛上,林嘉瑜打了封闭针上场。每一场比赛都像在刀尖上跳舞,但她硬是撑到了最后。当名单公布,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林嘉瑜眼前一黑,差点晕倒。
"国家二队,林嘉瑜。"
不是一队,但足够了。她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去北京了。
收拾行李的那天,林嘉瑜小心翼翼地把那副从未用过的红色胶皮放进行李箱最里层。这是她的护身符,也是她和张继科之间唯一的联系。
国家队的训练基地比省队大得多。林嘉瑜和其他新队员一起办理入住手续,领取装备,熟悉环境。女队和男队的宿舍楼分开,训练时间也错开,这让林嘉瑜有些失落——她还没见到张继科。
"新来的?"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林嘉瑜转身,看到刘诗雯站在那儿,国家队队服衬得她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