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姐姐对你也是极好的,你心里难受本宫能理解。多注意身子,日子还长着呢。”
“谢姑母。我这几日总是想到从前在府上,姐姐有的东西她都会给我一份,事事也都想着我。您说姐姐那么好的人,怎会如此呢。”
“人各有命。你姐姐命格太弱,担不起。”
柔则的死,就这样被一句话定性。宜修陪姑母做了许久,她矢口不提正福晋一事,如今的宜修就像是一条蛰伏的蛇。
该是她的就是她的,宜修的正福晋之位就快来了。
宫宴之上,宜修坐在胤禛身旁。众人分两边做,娘娘们都坐在前头,阿哥们坐在左侧,诸位大臣们按照官职坐在右侧。很快皇帝和皇后以及主位娘娘到来,众人跪在地上先后行礼。宜修和胤禛跪在一起,随着众人一起行礼。
“皇上万福金安,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万福金安,千岁千岁千千岁。”
行礼声此起彼伏,皇帝坐在高位俯瞰众人。他略微抬手:“都起来吧。”
“谢皇上。”
这种宫宴宜修司空见惯,形式无聊的很,她笑容维持在脸上应和着众人。很快就到了献礼的环节,诸位阿哥要与福晋一同献礼。无非都是些贵重物品,或者是以稀有猎奇的物品。皇帝看惯了好东西,不驳他们面子全部笑着收下了。
轮到宜修和胤禛,他们走到皇帝面前,太监将一个木匣子拿到皇帝面前。皇帝司空见惯,以为是名画一类。
于是随口问道:“老四这是为朕寻了什么名画还是大家书法来?”
“儿臣怕是要让皇阿玛失望了,这里头的既不是名画也不是大家书法。”
“哦?打开看看。”
胤禛主动走到皇帝身边,并未让太监打开,而是自己动手打开。他拿出宜修的字画,宜修顺势接过木匣子。胤禛腾出手解开字画,红底黑字。
明晃晃的写着八个字:国泰民安,千里同风。
“这是?”
“回皇阿玛。这是内子宜修所作的字画,儿臣愚钝,只是打了一件木匣子来装。大清接连战事不断,这八个字是儿臣和内子对大清子民的祝福。大清子民亦是皇阿玛挂在心头的人。”
胤禛这番话极其有水准,更鸡贼的是,他提到了木匣子。皇帝目光被匣子吸引,看到他手上早已结痂的刻刀伤口。
“老四,你有心了。”
“皇阿玛体恤万民,日理万机为国劳累。儿臣不过是动动手,称不上什么。”
宜修见父子俩搞这德行,心中都快翻白眼了。这胤禛年轻的时候,还是个绿茶。她现在都有些怀疑,胤禛那伤究竟是意外还是故意为之。
皇帝此时注意到一旁的宜修,连带着客气夸了几句:“你这侧福晋不错,有这一手好字真是不显山不露水。”
“谢皇阿玛。”
风头被他们抢尽了,后面送礼的人也显得乏味。见儿子如此争气德妃脸上也有光,对宜修也刮目相看。果然是她看中的人,有治理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