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她如同挣脱了樊笼的鸟儿,兴致勃勃地穿梭在繁华的市集、幽静的园林、香火鼎盛的庙宇之间。
幼时模糊的记忆碎片在熟悉的街巷气息中被唤醒,添了几分怀旧的温情,她尝遍街头巷尾的小食,听书看戏,甚至一时兴起,跟着杂耍班子学了两手蹩脚的转碟,逗得随行的婢女和嬷嬷咯咯直笑。
那份久违的、纯粹的快乐,几乎让她忘记了此行最初的阴霾。
郑楚玉玩得乐不思蜀,洛子商每日都会送来一些东西,送来的也都是自己喜欢的,有时是还带着晨露的时令鲜果,有时是城中点心铺子的招牌糕点,有时是几卷孤本游记,或是开得极好的花。
郑楚玉起初还带着警惕,让人仔细检查过送来的东西,确认无毒无害,东西本身也确实合心意,挑不出毛病就收下了。
她尝试拒绝,但东西依旧每日准时送来,她若原封不动退回,第二日依旧会送来新的。
那不动声色的体贴,如同细密的蛛网,悄然包裹着她,郑楚玉在既享受便利又隐隐不安的矛盾心情中,一封正式的请帖送到了驿馆。
内容言简意赅,言道略备薄宴清茶,诚邀郑小姐明日午后拨冗赏光,一叙乡谊,措辞恭敬得体,毫无逼迫之意,绝口不提婚事,甚至暗示绝非鸿门宴。
“女郎,去吗?”侍女有些担忧地问道。
郑楚玉轻叹一声,将帖子放在桌上。
郑楚玉去吧,人家以礼相待,我们也不能失了礼数,多带几个人,小心些便是。
…
翌日午后,马车驶出城,约莫半个时辰,便到了洛子商所说的庄子。
庄子依山傍水而建,白墙黛瓦,掩映在一片苍翠的竹林之中,环境果然清幽雅致,溪流潺潺,鸟鸣清越,与城中的喧嚣恍如两个世界。
洛子商亲自在门前相迎,他今日换了一身幽绿锦袍,玉冠束发,见到郑楚玉下车,他眼中笑意真切了几分,上前几步,姿态恭谨有礼:
洛子商女郎肯赏光,敝庄蓬荜生辉。
郑楚玉带着婢女和两名护卫,随着洛子商步入别院,园内布局精巧,一步一景,处处透着主人不俗的品味和雄厚的财力,仆从皆训练有素,垂首静立。
茶室临溪而建,三面轩窗敞开,清风穿堂而过,带着竹叶的清香和水汽的微凉。
室内陈设简洁雅致,一张紫檀木茶案,两方蒲团,案上已备好了精致的茶具和各色茶点,其中几样点心,赫然又是郑楚玉偏爱的口味。
分宾主落座,洛子商亲自执壶烹茶,他动作行云流水,姿态优美,显然深谙此道,郑楚玉看着看着,忍不住瞧向他的脸出神。
洛子商一个抬眼,便抓了个正着。
郑楚玉心虚忙乱地垂下眼帘,洛子商唇畔的笑意加深。
茶香袅袅升起,一派气氛宁静祥和。
洛子商这几日可还习惯?
洛子商将一盏澄澈碧绿的茶汤轻轻推至郑楚玉面前,声音温和。
郑楚玉一切都好。
郑楚玉谢过郎君连日来的关照。
洛子商微微一笑,视线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尤其在她额间那枚精巧的花钿上略作停顿,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其幽微的暗芒。
洛子商举手之劳,能博女郎片刻欢愉,便是子商之幸。
他抬眸看向有些拘谨的郑楚玉,脸上带着温润的笑意。
洛子商女郎幼时来过津陵,想必有许多快乐的回忆?
洛子商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循循善诱的柔和。
洛子商除了,郑家那些长辈。
郑楚玉握着温热的茶盏,洛子商的问题却像一把钥匙,轻轻叩开了记忆深处尘封的门扉,思绪仿佛回到了很久以前。
郑楚玉快乐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