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的登山梯
在我们的小说创作中,那种在语言上入了迷,着了魔的推敲精神,似乎很少了。在新涌现的才子们中,个别作者认为下笔不改是才华。其实,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即从是语言需要遵循语言艺术的规律。
2)什么人说什么话
一部小说,不外乎两种人说话,一个是作者的语言,一个是人物的语言。第一种病:语言不符合人物身份
谚语说得好: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人说什么话。
(同样在qq群,看看苏的说话,和叶的说话非常不同,不信?慧你去翻看记录!)3)“马谡这个干部……”
第二种病:语言违背时代背景4)文学家的眼睛
第三种病:语言缺少形象力量
“路旁有一座简易的山神庙……”什么叫简易的庙?
“凭着树的依托,把人放下……”说得不错,但缺乏文学光彩。5)不上口的“口语”第四种病:说话不上口6)瘸腿的语言
第五种病:语言没有节奏感
“……他在这个时候正在回家的路上了,像天上的灰色的云堆儿一样迅速的跑。他踏着在他的脚底下的活动的石子们摔了跤。疲倦到达极点的他,心里很愁苦了……”这种语言,读起来如同吃生涩柿子。
7)语言的迷魂阵
第六种病:思维逻辑混乱
举例: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可溶剂的鱼》8)什么是小说的警句
举例,《红楼梦》薛蟠的行酒令。《水浒传》里面阎婆惜的著名话:“……好呀,我只道'吊桶落在井里’,原来也有'井落在吊桶里’!……且不要慌,老娘慢慢的消遣你!”
9)两对混淆难分的冤家在小说书稿中:
初学写作者:一种偏向,情节往往三言两语就写完了,不能真切的描绘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因而不能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表面看来,语言似乎精炼,其实流域粗略。
另一种偏向,一点芝麻小事,东拉西扯,一划拉就一篇,表面看来,文笔貌似细腻,却往往流域罗嗦,多发生在有了一定写作经验的作者身上,他们把笔写油了。
8)洋强调的阴影
(我自己举例,前几天看完了《你可以保守秘密吗?》,里面翻译“下棋”为“走棋”……)
例如“她有着两支巨大的会说话的明亮的眼睛。”什么叫“有着”眼睛?
这种语言,读起来不通畅,不顺气…
作者大大家人们,我为了凑够1000字把两篇写在一起了,不过可能第二个不全,我会写到明天的那一篇里
小说开篇技巧
一、开篇要怎样吸引人?
随着我接触写手的日益增多,许多写手朋友总会要我帮忙看看他们的稿件。虽然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并没有决定到鲜网来发展,但我还是尽可能地利用空暇时间看他们的稿件并尽量提出我个人的意见与建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了一个小说稿件中很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小说开头枯燥、平淡,缺乏令人追着读下去的吸引力。特别是昨天晚上,有一篇小说稿几乎令我五内俱焚吐血身亡--作者居然从网上找了好几千字的关于篮球的起源、发展、训练方法、比赛规则等资料放在开头,还特地声明:凑字数!正当我看到头晕脑涨之际,作者在QQ上问我:“怎么样?大大我的小说你看怎么样?"可惜我已被他全心全意不遗余力宣传篮球运动的伟大精神感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一个刚刚尝试写作的新人,如果有了解一些写作技巧方法的意愿的话,在网上稍微搜索一下,随便看几篇此类文章,就不会天真地把资料和设定之类的东西放在自己的作品里面。应该说,现在新人犯这个毛病的是越来越少了。如果肯虚心请教一些老写手的话,也会知道小说开头要尽量吸引人。但具体要怎么写才能吸引人?很多人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致开头部分老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今天我林文洪不揣浅陋,怀着一颗火热的好为人师的心,根据王笠耘先生《小说创作十戒》中的理论为依据,来给大家讲一点关于小说创作技法方面的东西。由于我个人水平所限,因此以下所讲的,只主要面对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