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山海易数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拾叁:姜易受捕入狱房,人间低谷修易道

山海易数

“一群狗彘!”

  一股强大气息袭来,“参见掌门!”那是张莫危,是截教派来捉拿姜易的。

  “来者何人?”

  “五斗米教张莫危!”

  五斗米教?!当今民间三大宗派之一,由张天师开创,供奉着上天岁子,弟子无数,势力强悍。

  “我是不会欺负后生的,乖乖跟我回去!”

  姜易愣在原地,高大的张莫危,给他太大的压迫感,他没有把握逃出张大师的手掌心。

  叶萧一拳打来,被张莫危稍瞬接住,一折手骨,叶萧就倒下了。

  姜易大概能猜到此人的修为绝对不在元婴之下。只好稍作思考,让他等待。没有想到的,张大师也稍作等待。

  又催着:“走吧,别思考了,否则乾坤楼无人生还。”

  姜易只好跟着他走了,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救他的,而且就在暗处。

  “已经被抓住了!就在正门关。”

  一衾贵锻绵华,贵人立案台,书将军一横江山,言:“封神榜事关重,孤示无双派兵。”

  赢无双战败,已经落为流民,又受商人张笃之恩,将其送之商丘,张笃受封车骑将军。

  而立台前之人,正是商丘王殷秩生,放下笔,抬望稀星闪烁清幽,正示志士不多,但亦有星光。

  愿永熠无悔,星辰终照海影。

  嬴无双接旨领命,闯入正门关牢救姜易,正好张笃来客,闻封神大事,劝说无双:“此事事关重大,不可明争,还需暗中行事。”

  无双又征求蒋诡的意见,蒋诡不动声色,并未开口。无双又问:“不知军师意下如何?”

  张笃看此架势,就知道了端疑。又撇嘴一笑,“他要你明争!”

  “啊?”

  张笃继续笑,“我明白了,军师高明!”无双无语,“何意?”

  “无言了,你明争就是!”

  张笃心道:你明争我暗斗,救主措不及防,这招高啊!无言来示我,知无双不会不追究呀!

  次日,调人马聚正门关,将军一身铠甲岂能兵困,城墙厚土,入兵则无,酒浊示人间,末将除恶人,换今朝好风气!

  “来人啊!拿刻刀,今**将在今**将台后的板子,书一首《将正门》!”

  刻刀一来,曾有人用它抒情信、乐态,今也有人书的一个英雄。

  《将正门》歌曰:

  末将正门,关前不发,亦有人知英雄。

  春秋分合,门前游兵,可知世世故新。

  人人欲笑,笑逍苍老,发不论颜色人亦旧在。

  漫涛涛,人逍逍,建功立业是将军。将者问兵指江山,抚孤一走苍穹路。归客从不归田卸甲,人此不立归田,将为是太平事。

  且问江山动摇,江湖人事依旧在。苍翁一剑披貂皮,末将英雄决千里。

  人干自古苦断肠,小小江湖定人逍。

  书毕,立马一股热血涌上心头,回首一腔热血,“来吧,将士们热血沸腾,请令发兵动不败之战!”

  “热血要洒在敌人身上!”

  瞬间士气大振,要的就是这种恨不得满身洒血插旗立鼓作英雄!

  “敌人的每一个脑袋都是自己的官职,是成功的意义啊!”

  发兵吧!

  随着士气的增加,将士们冲破了城门,一刀一枪的真干劲,开城门的刹那,就使敌军毫无招架之力。

  马上的赢无双号令前锋,“来啊!城门的一土一瓦是你们对和平的渴望,去实现他们吧!”

  没错,这些生活乱世的人都是想过和平与终结乱世的,这也正是当兵的意义!

“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他依旧不肯交出封神榜。”

  案前的人是赵涯王摩尼登布,他暗然说着:“使用九天揽魂法,我要让封神榜云消叶散!”

  赢无双帐前的谋士蒋诡走出营帐,守将拦着了他,“军师去哪?”

  “我要实行救姜易的大计策,都给我让开!”

  “不行,这一场战还需您指挥!”

  蒋诡大喝,“让开!”守将纠不过,只好放行,蒋诡骑马,快马扬鞭奔走。

  守将来报,“主公,军师走了!”赢鼋立马起身,“什么?军师这是临阵脱逃!怪不得问帐时一字不说,主公,我请求快马追他来见你!”

  赢无双摆摆手,一身沉着,道:“军师此去,定有大谋,我不信任何人,也不会不信蒋诡。”

  “可是…”

  “没有什么好可是的,我相信蒋军师就如同周武王相信姜尚一样相信!”

  山林间,张笃在山下牵马,一吟别马声,君来另谋筹。

  “军师来了!”

  蒋诡下马来会面,问:“无双会疑吗?”张笃把无双不疑的事情告诉了蒋诡。

  “无双真乃明主也!”蒋诡一声感慨,“蒙主公信任,诡定不弃!”

  “张将军,我为书一字,此字不可为他人所见,若他人见着了,局势会瞬间扭转。”

  “何字如此神乎?”

  蒋诡将写好的字装入有玄金左右镶嵌的画轴,“此字由玄金轴装着,此外我还备了个假轴,以防外人所盗。还有,看完此字便依此字行事!”

  说完,蒋诡便走了。

  张笃秘密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个“遵”字。“遵字,独遵子牙救榜主,尊下之重,事必成下走。”

  虽说姜易受了揽魂之刑,但也还是轻微,因为封神榜还在他手里,太快弄死就不好了。

  身在狱牢,可似文王,虽食子肉依推大道。记得师父将《六川易数》交给他时,嘱咐道:“最后书里的那篇《然道》,你暂且别看,需在你沦为阶下囚时,有感方悟。”

  今日正是时候,他当年烧了《六川易数》,但留了一本《然道》,今天终于可以打开了。

  师父说其中的内容是从易学推演的万化自然,可以助人达到一种微妙的境界,甚至是脱离体修的玄妙。

  对《易》的说书,开篇写道:

  “夫易者,性理之学也。易本象,象从图来,图何出焉?信从中出耳。故易虽本象,其要在心,而欲达于心,又从象求也。盖所视、所触、所嗅、所闻之存乎于世者,其名曰相,求诸于相而发与心者,方可曰象,其可执邪?所谓执象者,执心而已。

  象不可执,由心发也。而观物得相,由相而象,象而达心,此观象之义也,观而不拘,思而不执,此象数之要也。”

  这个开篇从六十四爻进行了一种化用。忽有高山于顶,揽小众山。

  “盖有三易之说,曰不易,曰变易,曰简易。不易者何?天地之定位,四时之定理,八卦之定象,乃至昼夜交替,万物之生灭,皆为不易;变易者何?天地不易而存远近之殊,四时不易而有长短之较,定象不易或得发动之爻,是为变易之理也;简易者何?盖知不易之理,而晓变易之机,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万物存于心,其源于物而不假于物,简易也。故知不易、变易,变易,简易,其实为一。《易传》云,吉凶悔吝生乎动。动者变易也,而变易从不易来,此老子所谓,天下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也。

  此三易,亦为观象之要。伏羲画卦,二周附辞,圣人作传,皆为不易,而后学必先悟理于斯,其于心也,可称无。既有所悟,又须法于时,合于事,依不易之理而有所发挥,随时观理,此变易也,其于心也,可称有。其固有发挥,于心之中,弃其文,掩其象,而常存一二至理,言不能答意而须意会,此为简易也,此复归于无也。

  或而言曰;看山是山,不易也,看山不是山,变易也,看山还是山,简易也。故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变易简易二层境界,亦有佛偈可证,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故万物从无而来,自有而生,而又复归于无,此自然之理,观象之道也。

  易者,无所不包,其实人心无所不包,人心无所不包,其实物者无隐于人,观物有相,而之于象,而之于心,其法于物而本于心也。”

  无所不包的易术果是奥妙,若非走到绝境的人,或许看不透此言凶吉,《然道》的前文,暗藏着对《易经》的注解。

  其说令姜易犹悟世俗之变化,道,静若上善若水,物者通达,虚无空明,眉目间的几许清明,道是于山峰,静悟三易,从山看山,本是本非,物转即瞬,心说一切皆无为,如风归又去,一时从风归又来,执象而通明于常态,静身于江底,淡泊于明智。六川,镇五行与中,德传八方,以水归自然,以顺化五行,以土囊得万物,看似执象而镇,海纳百川。

  其说看透,已经进入了其中所说的“执象”的非体修的心之境界。不同的体修的是,它会变化人的心境和格局,这或许才是真正的仙修。

上一章 拾贰:修兵道而悟人生,姜子牙莅临人间 山海易数最新章节 下一章 拾肆:踏碑界万千英灵,此山中然说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