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不清楚永玉与武南公世子不是第一回见面了,早在很久之前,那便是自己放不下的一抹颜色。
如今怎好忍心就让人抢了去了。
“阿母,要是皇姐她真的……阿父可会答应。”
“自然会答应。”容妃话语间透着些清冷,似乎也不顾及永玉如何的难受。
“她是祥瑞,顺应天命而生,这么多年她想要的可有得不到的?”
永玉身上一点点发冷。
是啊,皇姐是祥瑞,估计就算是武南公府若是知道这青鸟能落在自己门第,又不清楚要高兴成什么样子。
容妃声音愈发冷淡另外一些。
永玉都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出去的,只知道身上步子都是跌跌撞撞的。
一边女官走了过来:“娘娘何必跟帝姬说这些,帝姬年纪还小,哪里知道社里面的厉害。”
容妃只是默默折断了面前的绒花:“小,永华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撒娇卖乖在陛下手上要来了贡品,她却还一心沉浸在风花雪月里面看那些毫无用处的诗词歌赋,愚蠢至极。”
“那永华帝姬那边,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
武南公府是什么地方,说是大禹第一世家都不为过,到了这一代就只有世子一个郎君。
“你以为那个武南公夫人是什么人,那是之前在宫里住过的,最是重规矩,今日永华在她面前露了相,以后想要进去,才是难了。”
怪不得娘娘今日并未做什么别的安排,这里面的机锋原是在这里。
“还是娘娘聪慧,下官望尘莫及。”
容妃瞧了一眼外面的天色:“行了,让人掌灯吧。”
女官脸色微微一变:“陛下还没来,娘娘这个时候掌灯若是错过了……”
“今日永华出了这种事情,陛下此刻应该在两仪殿,你主子我还没到那么小气的地步看不得别人好的。”
差点忘了,陛下是最见不得永华帝姬受委屈的只是这里面多少是因为父女之情多少是因为永华帝姬的祥瑞名声这就说不准了。
“朕听说你今日罚了永华。”
于皇后面色未变依旧是平日里温润的样子。
“陛下就是太放纵那孩子了,臣妾看着永玉他们就极好,知书达理的,现在外面还不知道多少风言风语的,说出来女儿家的体面都没有了。”
文景帝接过来于皇后递过来的茶盏:“说两句就算了,朕怎么听闻还动上手了,永华自小娇惯,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
陛下都这样说了于皇后还能说些什么。
文景帝今日来就是来看永华的,身边女官早就过去通传了。
永华过来时候整个人可怜兮兮的,脸上泪痕都来不及抹掉。
看得文景帝心都要碎了。
“乖女,这是怎么了,若是谁欺负你了,阿父给你出气。”
永华怯生生的跪了下来:“儿臣错了,儿臣不该胡闹任性,没有告诉阿父阿母就跑了出去,还请阿父责罚。”
说着就把手伸了出来,还能瞧见手心上的红痕。
文静帝颇为不赞同的看了一眼于皇后,终归是顾忌于皇后的脸面没有说些什么,冲着一边伺候的人都吼道:“你们都是死的吗,没看见帝姬受伤了,医女呢!”
永华娇气凑了过去,声音还一抽一抽的:“阿父,您别生气,都是永华不好,永华以后再也不惹您生气了。”
“就只是偷跑出去这一件事情错了?”于皇后在一边可丝毫没有心疼的意思:“你知道外面现在坊间都是怎么说你的,身为帝姬,肆意妄为,半点女儿家的规矩都没有,一群郎君的地方,你若是没被发现过去了,还想怎么样。”
永华声音虽然还是软软糯糯的,可是说出的话可是一点都不软。
“我是父皇的女儿是大禹的长公主是帝姬,这个世界上原本只有女儿才应该是最肆意妄为的,我就是好奇,您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女儿也知道这次事情做的不对,可女儿难道也要像别人一样整日循规蹈矩吗。”
文景帝就是喜欢他乖女这个样子:“行了,你先回宫去,好好的养着,等到了七夕乞巧等会,朕让人陪着你出宫走走可好。”
永华眼睛都是一亮:“那阿父,这段时间,酥酥就不能出去了吗。”
就算是文景帝再不舍的也不能答应。
“这段时间你阿母说的没错,外面风言风语的,总要避避风头,阿父答应你,七夕灯会一定让你出去看鳌山。”
永华微微躬了身子才退了出去。
文景帝倒是不清楚在想些什么,手中珠串不断地在手里碰撞。
“永华马上就要该议亲的年纪了吧。”
于皇后手中弄茶的动作都是一顿:“陛下记得没错,是陛下心里可有合适的人选了。”
文景帝还真的考虑过这个问题:“过些日子,边蜀就有过来的使者,似乎有意求娶。”
于皇后整个人都颤了一下:“永华她……”
“朕也一样疼永华,当初要不是永华来证明朕是九五之尊,那些宗室的人还不知道要闹到什么地步,不过你也知道,边蜀那边,可轻易得罪不得啊。”
于皇后直接跪了下来:“就是因为边蜀执意求娶,才不可,边蜀求娶的原因无非就是因为永华是祥瑞,可就算是祥瑞,那也是大禹的祥瑞,如何能落到外人手里。”
文景帝向来是个多疑的人,闻言也觉得有道理。
上天是因为看见他即位所以赐下了永华他的祥瑞。
就算是出嫁也只能在上京城,他的身边。
“永华的事情朕自有主张,朕还有公务,就不陪皇后用膳了。”
于皇后转而拜了下去:“臣妾恭送陛下。”
等文景帝前脚走了,于皇后才从地上站了起来。
一边的秋尚宫慌乱将人扶稳:“娘娘,没事了,现在已经没事了,陛下不是松口了,帝姬一定能在娘娘身边的。”
于皇后之前不想走到这一步:“去,查查那个武南公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