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且说到秦宓与二人争辩不休,忽有一士卒前来呈报。
“启禀大人,小的有重事要报!”
刘璋咳了两下,颤颤巍巍地从座椅上站起。
“何事?”
“回大人,刚刚有几批人马前来,说是刘皇叔派来援助难民的,小的通过核查,的确如此。他们给难民施粥、赠衣,百姓们很是感激,说着……说要投靠刘备!”
“什么!”
刘璋一听,不禁后退了几步,栽倒在座上。
一旁的秦宓本是有着千言万语要说,但在得知刘备如此人善,并非虚名,益州之战后没过几日便主动援助难民,不禁身体一颤。
是啊,益州宝地在刘备手中或许才是最为美好的结局吧!要知道,刘璋虽是主人,但在战争结束后的几日完全忽略了受战争牵连的难民,而得天下者,必先得民心,正是刘备的以人为本的作为,才让益州百姓信服跟随。
秦昱见秦宓已有半点的动心,便在心中整理好措辞,乘胜追击。
“秦大人,容在下冒犯多言。”
他走到秦宓面前,拂袖昂首激扬。
“是以适时论英雄,皇叔无可厚非。益州之地诚为人人想取的肥肉,如您所言,失信于天下。可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秦昱手指殿外,再次说道。
“北部曹操,江东孙权。此二人哪一个会轻易放弃益州?皇叔恩泽天下,人尽皆知,方才也是来报,派人前来施恩。大人可以想一下,除了我家主公谁会如此厚道?除了成功别无选择!施于百姓布恩,难道要靠那奸诈无道的曹操和那只图眼前利益且唯利是图的孙权吗?!”
秦宓低头不语,刘璋更是叹气摇头。
“事情已经到了这份地步,历史不会留于任何一个人去解释任何一个道理!唯有一方雄主,方能安定天下。汉室衰微,朝纲霍乱,董卓造逆,而今曹操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唯有皇叔他一心只求汉室之复兴!”
一番惊语下来,在场之人无不沉默。
“在下只是一小官,如此之语就算是狂言,也方有它真正存在着的道理。”
时间和历史会给人留下什么?会让人做出什么抉择?之后便没有足够的机遇,去见证心中所印象的那个奇迹。
刘璋是好人,但他在乱世之中,除了继承刘焉所留下的几百里地,暗弱地坐拥益州之地当一块砧板上的鱼肉,人人皆想取的肥肉,还能做些什么?
乱世之中,雄才大略者不在少数,可一心想要匡扶这衰弱汉室者,而又何其渺渺!
秦宓叹了叹气,眼神中透露着无奈。
刘璋站起身来,说道:“父子在益州二十余岁,未能给百姓施加恩德,打了三年仗,许多人死在草莽野外,都是因为我的缘故,我又岂能安心!”
遂涕泪交加,伏于地上,终肯投降。
秦宓见状,终是什么也没说。
这一切,仿佛是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
他败了,他败给了秦昱的能言善辩,败给了刘备仁义天下。
秦昱的话,让他大彻大悟。
历史,会选择合适的人,去成就那方至臻……
一旁的简雍也不禁暗道,“秦昱虽是年轻了些,但从方才的言行中不难看出,此人日后必成大器。”
秦昱耸了耸肩,见自己言语奏效,不禁松了一口气。
若非了解这段历史,此刻又怎会脱口而出。
刘璋既已投降,随简雍出城等候刘备。
凑巧的是,刘备没过多久便同诸葛亮赶到了益州城下。
随同前来的,还有法正、张飞、关羽等人。
秦昱站在简雍身后,望着一行人。
“我……竟然真的,见到了蜀汉众将!”
他激动得笑了,一众人群中,他已然见到了那个人。
那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眉分八彩,目若朗星,鼻如玉柱,唇若丹朱。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气概。
刘备上前紧握着刘璋的手,以表自己的身不由己,随后遣众人进入城中,引刘璋及其臣子为上座,宴请诸将。
秦昱一直跟在简雍身边,默默无闻,虽然在堂上一展才辩,但他现在却还不想被发掘。
他很犹豫,明明那些想见的人就在身边……
事过不久,刘备便派刘璋以振威将军的身份前往南郡公安,而秦宓,则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留在了刘备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