丂,汉字,多音字,拼音kǎo,qiǎo,yú,字形来源不一。
中文名
丂
拼音
kǎo;qiǎo;yú
部首
一
字码
U+4E02
五笔
GNV
基本字义
丂读kǎo,qiǎo,yú,字形来源不一。
丂读kǎo,1、或“供神之架”为其范式

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图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2、《说文》:”丂,气欲舒出。勹上碍于一也。丂,古文以为亏字,又以为巧字。”[1]
气欲舒出遇碍而绕为其范式。
段玉裁注:“亏与丂音不同,而字形相似,字义相近,故古文或以丂为亏。”[3]。
3、古“考”。(似老人手杖为其范式。[2])本义与匕相应,匕是妣之初文,表达的是死去的母亲或祖母。丂或为“考”之初文,表达的是死去的父亲或祖父。[4]如: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丂曰伯庸。”。《新唐书卷十三·礼乐志三》:“或兄弟分官,则各祭丂(考)妣於正寝。”。又如:先丂(考)、如丧丂匕。
4、衍义:(似老人手杖为其范式。[2])引申为“高寿、长寿”。如:《诗经·大雅·棫朴》:“周王寿丂(考),遐不作人。”。《宋·苏轼·屈原塔诗》:“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5、衍义:引申指“敲打”。如:《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锺鼓,弗鼓弗丂(考)。”。《庄子·天地》:“金石有声,不丂(考)不鸣。”。
6、衍义::引申指“拷问”。如:《南史·卷七十七·恩幸传·戴法兴传》:“时建康县丂(考)囚,或用方材压额及踝胫。”
丂读qiǎo
7、“丂”字通“巧”。段玉裁注:“此则同音假借。”。[1]
丂读yú,
8、“丂”字古文以为“亏”字(读yú。它们都是 “于”字的异体字)。[1]
9、“丂”字现一般不单用,只作偏旁部首。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州腔] kau3 [海陆丰腔] kau3 [客英字典] kau3 [台湾四县腔] kau3
English
obstruction of breath (qi) as it seeks release; variant of other characters.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𠀤苦浩切,音考。《说文》气欲舒出,𠃑上碍於一也。
又《玉篇》古文巧字。注详工部二画。[5]
说文解字
【卷五】【丂部】丂
气欲舒出。ㄅ上碍于一也。丂,古文以为亏字,又以为巧字。凡丂之属皆从丂。苦浩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