鬾,传说中的小儿鬼:“八灵为之震慑,况鬾蜮与毕方。”
中文名
鬾
拼音
jì
笔画
13
部首
鬼
基本释义古籍解释TA说
基本释义
笔画数:13;
部首:鬼;
笔顺编号:3251135541254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𠀤渠羁切,音奇。《说文》鬼服也。一曰小儿鬼。《韩诗外传》郑交甫逢二女鬾服。《张衡·东京赋》八灵为之震慴,况鬾𧌒与毕方。《注》鬾,小儿鬼。
又《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羣凶。《注》射鬾,谓天刚卯也。以金玉及桃木刻而为之。一名欬攺。其上有铭,而旁穿孔,系以彩丝,用系臂焉,亦所以逐精魅也。
又《唐韵》《集韵》𠀤奇寄切,音芰。
又《集韵》巨绮切,音技。义𠀤同。[1]
说文解字
【卷九】【鬼部】鬾
鬼服也。一曰小儿鬼。从鬼支声。《韩诗传》曰:“郑交甫逢二女,鬾服。”奇寄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