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汉语常用字(一级字)[1],读作yì,最早见于《说文》小篆[2]。本义指安;篆文由“人”、“言”、“中”和“心”构成,后三个字符合起来表示心中的想法用语言都说出来了,由此产生全部的含义,整个字的意思是全部的人,由此成为特大的数目单位;引申义还有极多、极大、满等。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3])
中文名
亿
拼音
yì
平水韵
十三职 入声[4]
注音
ㄧˋ
部首
亻
字源演变

字形演变
億,形声字。从人,意声。本义指安。《说文》:“億,安也。”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心億则乐。”杜预注:“億,安也。”又数之单位,或曰“万万曰億”,或曰“十万曰億”。[2]
篆文“图1”字由“人”、“言”、“中”和“心”构成。后三个字符合起来表示心中的想法用语言都说出来了,由此产生全部的含义。整个字的意思是全部的人,由此成为特大的数目单位。汉字隶定时改由“人”和“意”构成“图3”。意思是心中想象的那么多人。言外之意是现实中还没见到过的那么多的人,由此成为特大的数目单位。简体“亿”字是形声字,“人”字表意,“乙”字转声表音。[5]
详细释义
例句
《左传·昭公五年》:“物和则嘉成,故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杜预注:“亿,安也。”
《国语·楚语下》:“合其嘉好,结其新昵,亿其上下,以申固其姓。”韦昭注:“亿,安也。”
郑玄笺:“仓言盈,庾言亿,亦互辞。”马瑞辰通释:“王尚书《经义述闻》曰:‘亿亦盈也,语之转耳。’此亿字但取盈满之义,非纪其数。”
汉贾谊《鵩鸟赋》:“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安也。从人𢡃声。[3]
说文解字注
安也。
晋语億宁百神注:億、安也。吴语億负晋众庶注曰:億、安也。《左传》曰:不能供億。曰:心億则乐。曰:我盍姑億吾鬼神。而宁吾族姓。杜注皆曰:安也。此億字之本义也。今则本义废矣,或假为萬字。诸经所用皆是也,或假为意字。如论语不億不信、億则屡中是也。億则屡中、汉书货殖传作意。毋意毋必、诸家偁作億必。是可证矣。[3]
从人。𢡃声。
於力切。一部。[3]
康熙字典
《广韵》於力切。《集韵》《韵会》乙力切。𠀤音臆。数名,十万曰亿。一说亿数不定。《礼·内则·降德于众兆民疏》:算法,亿之数有大小二法。小数以十为等,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也。大数以万为等,万至万,是万万为亿也。
又安也。《左传·昭二十一年》:伶州鸠曰:心亿则乐。
又《三十年》:盍姑亿吾鬼神。
又料度也。《左传·襄二十五年》:不可亿逞。《论语》:亿则屡中。
又供亿,谓供其匮乏,使之安也。《左传·隐十一年》:寡人惟是一二父兄,不能供亿。
又《吴幼淸云》:亿,赌钱也。以意猜度,如汉人射覆之类,故曰亿。
又与臆通。《前汉·平都侯相𥓓》:馀悲凭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