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汉字大全-d942
本书标签: 校园  文学小说  长篇 

汉字大全-d942

苗(读作miáo)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1]。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2]本义是庄稼以及一般植物的幼株。引申特指某些蔬菜的嫩茎或嫩叶。后又从植物扩展到动物,表示某些用于饲养的初生的动物。[3]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4])

中文名

拼音

miáo

注音

ㄇㄧㄠˊ

部首

四角码

44600

字形源流

字源演变流程图

“苗”字是会意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图1),《说文》小篆文字(图2)其上部分像两棵草的形状,下方是“田”的篆体文字。而到了汉代时期(图3),上方像是一列的草,下方的“田”字与篆体文字相比,汉代文字明显的不太规则。汉代时期到楷书,不规则的“田”字演变的方方正正了。楷书以后,没有很大的变化,直至发展到了现代汉语。

“苗”字由“艹”字“田”字组成。用生长在田地里的草会禾苗之意,本义是庄稼以及一般植物的幼株。因“苗”是各种草初生的阶段,所以引申特指某些蔬菜的嫩茎或嫩叶。后因由母体作为“田”生产出来供养繁殖用的动物幼体,所以“苗”字从植物范围扩展到了动物范围,表示某些用于饲养的初生的动物。[2][3]

详细释义

释义

禾苗,未吐穗的庄稼。泛指初生的植物。

例句

苗,草生于田者。——《说文》

无食我苗。——《诗·魏风·硕鼠》。传:“嘉谷也。”

无苗。——《公羊传·庄公七年》。注:“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孟子》

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韩非子·内储说上》

八月苗未枯。——宋·沈括《梦溪笔谈》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一】【艸部】武镳切

艸生于田者。从艸从田。[7]

说文解字注

艸生于田者。从艸田。

武镳切。二部。按苗之故训禾也。禾者,今之小米。诗:诞降嘉谷。维秬维秠。维虋维芑。尔雅、毛传、说文皆曰:虋,赤苗。芑,白苗。魏风。无食我苗。毛曰:苗,嘉榖也。此本生民诗。首章言黍。二章言麦。三章则言禾。春秋经庄七年:秋,大水。无麦苗。卄八年:冬,大无麦禾。麦苗即麦禾。秋言苗,冬言禾。何休曰:苗者,禾也。生曰苗,秀曰禾。仓颉篇曰:苗者,禾之未秀者也。孔子曰:恶莠恐其乱苗。魏文矦曰:幽莠似禾。明禾与苗同物。苗本禾未秀之名。因以为凡艸木初生之名。诗言稷之苗、稷之穗、稷之实,是也。说文立文当以苗字次虋字之前,云禾也,嘉榖也。则虋为赤苗,籒文芑为白苗,言之有序。艸生于田。皮傅字形为说而已。

○古或假苗为茅,如士相见礼古文艸茅作艸苗。洛阳伽蓝记所云魏时苗茨之碑,实即茅茨,取尧舜茅茨不翦也。[8][9]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古文:𡩈。《唐韵》武儦切。《集韵》《韵会》《正韵》眉镳。并音描。《说文》:草生于田者榖曰苗,凡草初生亦曰苗。《诗·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魏风》:硕䑕硕䑕,无食我苗。注:嘉谷也。

又《尔雅·释天》:夏猎曰苗。注:为苗除害也。《诗·小雅》:之子于苗,𨕖徒嚣嚣。

又《书·舜典》:𥨥三苗于三危。《史记·夏本纪注》注:《神异经》: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𨓜无理,名曰苗民。

又《博雅》:众也。《后汉·邓皇后纪》:损膳解骖,以赡黎苗。

又胤也。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后汉·𡨥恂传》:功臣苗绪。

又地名。《左传·襄二十六年》:晋人与之苗。注:苗,晋地。

又山名。《淮南子·修务训》:苗山之铤。注:苗山,利金所出也。

又姓。《晋语》:苗棼皇,晋大夫。

又《韵补》眉彪切。音缪。韩愈《楚国夫人墓铭》:高陵相汉,义以家酬。迁于南阳,始自郞苗。[10]

上一章 禾 汉字大全-d942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