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有些难办了,我虽听闻师傅说过此症候,可是未曾亲见患病之躯,难道青燕姑娘你…”逸冉有些为难和不解的问道。
“照逸冉君所言,以我的年纪不应该会触及到此病,但好巧不巧的是,正在我还明眸之时,领家伯伯得了此病,才得以见过,又加之眼盲习药之时,师傅亦教与本人诊治之方法,故有所知罢了。”青燕解释道。
“那就有劳姑娘了!”逸冉说着,就要和焦柏一同帮忙。
“别碰,你们有所不知,此病是会传染的,我一人足矣!”青燕阻止道。
“那你就不怕…”银月听闻说道。
“就是啊!”逸冉和焦柏也异口同声的附和道。
“小女子的命本就被殿下所救,难道连这点儿忙都不帮吗,更何况我亦是一名医者,也应该治疗病痛之人,不是吗?还有,殿下的病,也不是一人就能够治好,还需多方配合,少了你们的辅助,是万万不可能的,还有,国不可一日无君,军中不可一日无主,否则,必会大乱,再者,淮王若是得知殿下病了,岂不正好称了他的心吗?”青燕深刻地分析道。
“你虽为一女子,眼盲心明,倒是看得透彻,思虑得周全呐,好吧,大丈夫不拘小节,逸冉,焦柏,你们二人,就听青燕的安排吧!”银月已改方才的羞赧,大方的裸露着自己的上半身说道。
“少爷,正要禀告与你,那位舞娘,我已经照您所示,把她安排到了安全之所!”焦柏说道。
“什么舞娘?我怎么不知道啊,银月?”逸冉一脸疑惑的望着银月说道。
“哦,此事也是淮纣那家伙搞出的幺蛾子,事后,再和你说,有事要让你去做!”银月意味深长的看着逸冉君说道。
“去帮你传播流言蜚语吗,好说,让淮纣那孙子儿,更加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是吧?”逸冉君说着,回了银月一个你懂我明白的小眼神。
“不错,去吧!”银月满意地说道。
“懂你!”逸冉君冲着他比划了一个爱心,说完,就转身出了营帐。
“少爷,那我唻,总要交给我些事儿做吧?”焦柏着急的问道。
“当然,焦柏,别急,我们先听一下,青燕姑娘,有什么需要,你好去准备。”银月说道。
“殿下,需要的材料,还真是不少呐,你让焦柏君为我准备笔墨吧,待我为你四诊参合完毕后,记录下来,好去备齐。”青燕说道。
“好,焦柏,你去案几那儿,备好笔墨纸砚,待青燕姑娘记录之用。”银月说道。
“是,少爷。”焦柏说完,就去案几旁,准备宣旨,开始研磨备用。
“青燕,本王虽不善医术,但也是略有耳闻的,中医讲究的四诊参合,可是指的望,闻,问,切四诊,你现在,目不能视,望诊如何?”银月说道。
“殿下,倒是博识,知道四诊参合,不错,这闻,问,切,我都可,只是这望吗,就有劳您来告知与我唠!还要劳烦焦柏君,也来助我们一臂之力,可好?”青燕说着,就从随身携带的包包里,取出一面铜镜,递给银月,然后,告诉焦柏,“你,拿着那面大的铜镜,站到殿下背后,能够照到他的后背患处,就可,一会儿,我们再根据角度和图案,再调节位置吧!”
“好的,全凭青燕姑娘指挥!”焦柏自从这名女子肯不惧传染,亲自治疗他家主人开始,除了感激佩服之外,已经把她当成自己人了呐,所以,很是听从青燕的话语。
“焦柏,这次还挺乖的呐,呵呵呵…”银月听闻二人对话,还挺乐观的笑着说道。
串识:四诊合参
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观点。望、闻、问、切四诊,是调查了解疾病不同的四种诊断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四诊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要“四诊合参”。四诊并用或四诊并重,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四诊合参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在诊断学上的具体体现。四诊合参对于全面了解病情,识别真伪,探求本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只强调某种诊法的重要性,而忽略其他的诊法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自从王叔和以后,诊脉和舌诊都有很大的发展,因而有些医生便出现一种偏向,往往夸大脉诊,或夸大脉诊和舌诊,一按脉,一望舌便判定病情,莽下处方用药,而忽视四诊和参的原则,这是大大的不对。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变的,症候有真象也有假象,有的假在脉上,有的假在症上,所以临床上有“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的方法。如果四诊不全,便得不到病人的全面的、详细的资料,辨证就欠缺了准确性,甚至发生错误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只有心中常记四诊合参“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的人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中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