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彩绘玻璃窗,在古老的石廊上投下斑斓的光影。富兰克林正独自走向图书馆,享受这难得的片刻宁静。他的步伐沉稳,眼神却习惯性地扫视着周围——这是战场留下的烙印,即使在最安全的地方,警惕也已融入骨髓。
他早就察觉到了那些“守护者”的存在。
她们伪装得很好,有时是坐在长椅上“专心”阅读的学姐,有时是嬉笑打闹路过的一群低年级生,有时则是在走廊窗边“欣赏风景”的同学。她们的目光似有若无地总落在他身上,像一群无声的暗哨,构筑了一道围绕他移动的、无形的围墙。富兰克林,这位经历过真正暗杀与诡计的帝国前密探,对这类程度的监视几乎洞若观火。
起初,他感到些许不适,这让他联想到那些在阴影中追踪他的敌人。但很快,他理解了这行为背后纯粹(甚至有些幼稚)的动机——保护。她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他过滤掉她们认为的“干扰”和“危险”,试图为他营造一个安稳的校园环境。
就在他即将走到图书馆那巨大的橡木门前时,异变突生。
一个穿着浅蓝色裙子的娇小女生,不知从哪个角落鼓足了勇气,脸颊绯红,手里紧紧攥着一封显然是情书的信笺,低着头猛地从一根柱子后面冲出来,径直挡在了富兰克林面前。
“富、富兰克林学长!我……”她的声音因紧张而颤抖,如同受惊的小鸟。
然而,她的话甚至没能说完第一个句子。
几乎是同一瞬间,三道身影从不同的方向迅速而无声地逼近。一位高挑的女生看似自然地挽住了告白女生的胳膊,力道巧妙却不容挣脱;另一位则恰到好处地挡在了她和富兰克林之间,脸上带着无可挑剔的、亲切的微笑;第三位已经弯腰捡起了因为冲击而掉落的书籍(显然是事先准备好的道具),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
“哎呀,莉莉,你怎么在这里?不是说好了一起去复习魔文课吗?快走吧,要迟到了!”
“对、对不起,我们打扰了,富兰克林学长!”挡在中间的女生回头对富兰克林报以歉意的眼神,随即三人便以一种近乎“裹挟”的姿态,将那个还没反应过来的告白女生迅速而有效地带离了现场。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超过十秒钟,仿佛一场精心排练过的默剧。
走廊恢复了寂静,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只有空气中残留的一丝少女的香氛,和那封掉落在地、未被带走的浅蓝色信笺,证明着刚才那短暂而激烈的“攻防”。
富兰克林站在原地,沉默地看完了全程。他的脸上没有惊讶,只有一丝复杂的了然。他弯腰,拾起了那封信。信纸带着淡淡的馨香,边缘因为被用力攥过而有些褶皱。
他没有打开看,只是用手指轻轻抚平了褶皱,然后走向不远处的一个垃圾桶,将其郑重地放了进去。
他没有生气,反而,内心涌起一股奇特的暖流。
他想起了昨天。后援团的几位核心成员,带着忐忑又兴奋的心情,在一个午休时间正式“拜见”了他,请求他为后援团题写名字。她们紧张得像是面对帝王,眼睛里却闪烁着纯粹的、不容错认的关怀与支持。
他答应了。在铺开的羊皮纸上,他用流畅的笔触写下了“富兰克林后援团”几个字。那一刻,围观的女生们发出的细小欢呼和激动得泛泪光的眼神,是真实的。她们为他“死亡”而真心哭泣过,也为他的归来而真心喜悦着。
这些女生,她们不懂帝国的阴影,不懂他手上可能沾染的血腥,不懂他内心背负的重担。她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经历了苦难、值得同情与崇拜的学长。她们用这种略显笨拙、甚至有些过激的方式,为他构建了一个温暖的、充满善意的堡垒。
这堡垒或许让他失去了部分“自由”,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温暖了他那颗在帝国使命与个人伤痛间备受煎熬、时刻处于战场状态的内心。在这里,他不是工具,不是“幽灵”,而是被需要、被守护的“富兰克林学长”。
他继续向图书馆走去,脚步未停。阳光依旧明媚,石廊依旧古老。他知道,暗处的“守护”仍在继续,男生们的敌意也未曾消散,鲍娜老师研究室那扇紧闭的门后是复杂难言的情感,而帝国的任务也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
但此刻,因为那份被一群陌生女孩用如此方式给予的、纯粹而炽热的温暖,他感到自己沉重脚步,似乎略微轻盈了一些。这扭曲而真实的校园生活,也是他必须,且愿意面对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