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是为记青溪镇的甘蔗林,藏着她与刘宇莕相守的岁月;“安”是盼孩子一生平安,更盼这方土地的百姓永远安康。
孩子出生那天,青溪镇的阳光格外温柔。黎欣汐守在产房外,手里攥着早就备好的襁褓,指尖微微发颤——直到听见婴儿清亮的啼哭,她才红着眼眶笑出声,对着迎上来的刘宇莕连连道:“是个闺女,眉眼像依依,真俊!”
刘宇莕快步走进产房,见陆依依额上还沾着汗,却正温柔地抱着孩子,他轻轻坐在床边,握住她的手,声音里满是心疼与欢喜:“辛苦你了。”陆依依摇摇头,将孩子往他怀里递了递:“你抱抱,她很乖。”
刘宇莕小心翼翼地接过,动作笨拙却轻柔,生怕碰坏了怀里的小生命。婴儿闭着眼睛,小拳头紧紧攥着,鼻尖小巧,像极了陆依依。窗外的甘蔗林随风轻晃,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暖得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
消息很快传遍了青溪镇。百姓们都提着自家的土产赶来,有刚蒸好的鸡蛋羹,有晒干的红枣,还有孩子穿的小衣裳,堆在医馆的院子里,满满当当都是心意。王婶挤在人群最前面,笑着说:“陆神医生了小闺女,是咱们青溪镇的福气!以后这孩子长大了,肯定也像她娘一样,是个心善的好姑娘!”
接下来的日子,医馆暂时歇业,刘宇莕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陆依依和孩子。黎欣汐每天变着花样熬补汤,黎轩元则帮忙照看医馆的杂事,还特意去后山采了新鲜的草药,说是要给孩子做个平安符。
转眼到了孩子满月这天,陆依依和刘宇莕在医馆办了满月酒。没有铺张的排场,只请了镇上的百姓,院子里摆了十几张桌子,黎欣汐熬的甘蔗汁甜香满溢,刘宇莕亲自烤的肉串滋滋冒油,孩子们追着跑着,笑声洒满了整个医馆。
席间,阿福抱着一筐新鲜的甘蔗走来,挠着头说:“陆神医,宁安王,这是我特意去后山砍的甘蔗,最甜的那种,给小蔗安添点甜气!”陆依依笑着接过,刚要道谢,就见李太医从人群外走来,手里还提着一个精致的木盒。
“李太医?您怎么来了?”陆依依又惊又喜。李太医笑着拱手:“陛下听说小郡主满月,特意让我来送贺礼,顺便看看您和孩子。”他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块羊脂玉平安锁,上面刻着“蔗安”二字,还有一封陆离易的亲笔信。
陆依依拆开信,信里写着:“闻吾女诞女,名唤蔗安,甚慰。此锁伴吾女长大,盼其如青溪蔗林,坚韧清甜,亦盼汝夫妇安康,青溪永宁。”读着信,陆依依的眼眶微微发热——如今的陆离易,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只重权谋的帝王,而是真正懂了“安宁”二字的重量。
李太医在青溪镇住了三日,每日都跟着陆依依去医馆,看她为百姓诊治,听她讲青溪镇的故事。临走时,他感慨道:“陆神医,您在青溪镇做的事,比在京城医治千名患者更有意义。这里的暖意,是皇宫里没有的。”
日子一天天流淌,刘蔗安渐渐长大。她不像别的孩子那样爱哭闹,反而总喜欢跟着陆依依去医馆,坐在小凳子上,看着母亲为患者把脉、施针,偶尔还会学着母亲的样子,拿着小药杵捣药,模样认真又可爱。
有一次,镇上的小石头发烧,哭着不肯喝药。陆依依正发愁,刘蔗安突然拿着一块糖走到小石头面前,奶声奶气地说:“哥哥乖,喝了药病就好了,我把最甜的糖给你。”小石头看着她递来的糖,竟真的乖乖喝了药。陆依依看着女儿,心里满是欣慰——这孩子,天生就带着一股暖人的劲儿。
刘宇莕办的学堂也越来越热闹,不仅镇上的孩子来上学,连邻镇的百姓都愿意把孩子送来。他教孩子们读书写字,也教他们辨认草药、了解农时,还会带着他们去甘蔗林,告诉他们这片甘蔗林对青溪镇的意义。
这年秋天,青溪镇遭遇了罕见的旱灾。连续一个月没下雨,地里的庄稼蔫了大半,甘蔗林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叶子枯黄卷曲。百姓们急得团团转,陆依依看着干裂的土地,心里也沉甸甸的。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想办法引水。”刘宇莕召集镇上的百姓,提议去后山挖渠,将山泉水引到田里。可后山的山路陡峭,挖渠难度极大,不少百姓都犯了难。
“我去!”阿福第一个站出来,“陆神医和宁安王帮了我们家那么多,现在镇上有难,我肯定要上!”接着,越来越多的百姓站出来,就连头发花白的张老伯都拄着拐杖说:“我虽然挖不动土,但可以给大家送水送干粮!”
第二天一早,刘宇莕带着百姓们去了后山。陆依依则留在镇上,一边照看医馆,一边组织妇女和孩子去河边打水,浇灌附近的庄稼。刘蔗安也跟着,小小的身子提着一个小水桶,虽然走得慢,却不肯停下。
挖渠的日子里,每天都有百姓受伤。陆依依每天都会去后山,为受伤的百姓处理伤口,还熬了清热解暑的草药汤,让大家带着上山。黎欣汐则领着妇女们蒸馒头、煮菜,准时送到后山,从不耽误。
就这样,整整半个月,百姓们日夜不休地挖渠。终于,当第一股山泉水顺着渠道流进田里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干裂的土地喝到了水,蔫了的庄稼渐渐挺直了腰,甘蔗林也慢慢恢复了绿意。
旱灾过后,青溪镇迎来了丰收。甘蔗长得比往年更粗壮,黎欣汐熬了更多的甘蔗汁,还做了很多甘蔗糖,分给镇上的百姓和学堂的孩子们。陆依依看着眼前的景象,对刘宇莕说:“你看,只要大家心在一起,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刘宇莕握住她的手,笑着点头:“是啊,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是所有人的家。”
转眼到了刘蔗安五岁那年。这年冬天,青溪镇又下了一场大雪,比往年更大。雪停后,刘宇莕带着刘蔗安去堆雪人,陆依依站在医馆门口看着,嘴角满是笑意。突然,她看见远处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陆离易!
陆离易穿着便服,身边只带了两个随从,正踩着雪朝医馆走来。陆依依又惊又喜,连忙迎上去:“父皇,您怎么来了?”
陆离易笑着拍了拍她的肩:“朕听说青溪镇的雪好看,想来看看,顺便看看朕的外孙女。”他看向不远处的刘蔗安,眼神瞬间柔和下来。刘蔗安怯生生地躲在刘宇莕身后,偷偷看着陆离易,小声问:“爹,他是谁呀?”
“这是外公。”刘宇莕蹲下身,轻声说。刘蔗安犹豫了一下,慢慢走到陆离易面前,甜甜地喊了一声:“外公。”
陆离易的心瞬间化了,连忙蹲下身,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风车递给她:“乖孩子,外公给你带的礼物。”刘蔗安接过风车,开心地跑起来,风车转得飞快,笑声在雪地里格外清脆。
陆离易在青溪镇住了半个月。他没有摆帝王的架子,每天跟着陆依依去医馆,看她为百姓看病,跟着刘宇莕去学堂,听孩子们读书,还跟着黎欣汐去甘蔗林,体验收割甘蔗的乐趣。
临走那天,陆离易站在医馆门口,看着青溪镇的景象,感慨道:“依依,朕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江山,不是金銮殿上的龙椅,而是百姓脸上的笑容。是你让朕懂了这一点。”
陆依依看着他,轻声说:“父皇,只要您心里装着百姓,京城的安乐医馆也会像青溪镇的医馆一样,暖起来的。”
陆离易点了点头,转身踏上马车。刘蔗安抱着风车,追在马车后面喊:“外公,你要常来呀!”陆离易掀开帘子,笑着挥手:“好,外公一定常来!”
马车渐渐远去,陆依依握住刘宇莕的手,看着身边的女儿,又看向远处的甘蔗林——雪后的甘蔗林银装素裹,却透着勃勃生机。她知道,往后的岁月里,无论遇到什么,只要有身边的人,有青溪镇的百姓,有这片甘蔗林,日子就会永远清甜,永远安宁。
而青溪镇的故事,也会像这甘蔗林里的甜意一样,一代又一代,慢慢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