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晨光斜切过骑楼廊柱时,程野正在校准百年梁架。阿瓷的尾巴缠着鱼线锤,在青砖地投下晃动的日晷。姜雨棠的蓝牙音箱淌着《高山流水》,她给木槿花汁调色的动作,让满室浮动着淡紫色的光斑。
"留三丝春隙。"林墨握着明代鲁班尺划过柏木枋,"老木头要喘气,就像..."话语被突然崩开的鱼鳔胶打断。程野的凿子悬在半空,突然想起父亲说的"接缝处要藏得住月光"。
正午校准时,程野在梁架榫眼发现团棉絮。紫外线灯下显出来自1998年的工号标签,正是父亲失踪时穿的工装内衬。姜雨棠的墨斗突然移位,弹线在墙面勾出个怀抱婴儿的剪影,与林墨修复的明代《匠作则例》插图如出一辙。
"听木纹。"林墨将耳朵贴上梁柱,"裂缝会告诉你哪里疼。"程野的掌心传来细微震颤,去年暴雨夜苏悦行李箱滚轮碾过木楼梯的声响,此刻正在年轮里回响。阿瓷跃上梁架,爪尖勾出的木屑在空中拼出父亲测量时的姿势。
暴雨突至,程野用蓑衣护住刚上的生漆。林墨的桐油伞笼罩过来,伞骨阴影正好遮住虫蛀的梁芯。他在这方寸庇护所里嗅到奇香——1912年的广漆混着2023年的木槿花汁,正在裂缝里孕育新的年轮。
深夜熬胶时,程野在松香堆发现半枚顶针。放大镜下显出一行微雕:"给秀珍补摇篮"。林墨突然哼起异国民谣,蓝牙音箱的《梅花三弄》里混进婴儿啼哭。八哥在笼中扑棱:"吱呀...吱呀..."像是老摇篮的晃动摇篮曲。
次晨上梁时,陈伯拎着糯米浆挤进人群:"老祖宗说要用新米熬浆。"老人布满裂口的手指点在"程氏承建"落款处,那里正被白蚁蛀成苏悦工作室的LOGO形状。阿香婆突然递来青团:"吃饱了才扛得住古木魂。"
正午的太阳钉住梁架投影,程野在阴影交界处发现团树脂。林墨用茶针挑开琥珀色表层,里面封着片1953年的《大公报》——明华失踪的新闻旁刊登着骑楼竣工启事。姜雨棠的鲁班尺突然发热,尺身冰裂纹渗出蓝花楹汁。
"你们看这个!"阿瓷炸毛跃上正梁,金瞳照亮脊檩处的暗格。程野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泛黄的《育儿手札》与半块翡翠长命锁。周婆婆的药杵落地脆响,八哥突然字正腔圆:"爸爸回来啦!"
暴雨中的上梁仪式被迫中断。程野抱着淋湿的《匠作则例》冲进茶室,泛潮的书页间突然浮出父亲的字迹:"给未出世的孩儿:接榫要顺着木之筋脉"。林墨的修复刀悬在虚空,突然刻出程野童年涂鸦的轮廓。
子夜验工时,程野在梁架裂缝嵌入木槿花汁。晨光穿透骑楼蚝壳窗时,所有接缝处绽放出淡紫色的花苞。姜雨棠的蓝牙音箱淌着《阳春白雪》,她忽然指向西厢——阿瓷正用爪印在木屑堆勾画建筑图,每个榫卯节点都缀着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