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长孙府的花厅里烛火摇曳。长乐公主李丽质坐在榻上,手里端着一盏茶,却只是出神地望着窗外的月色,茶盏里的热气渐渐消散,她也浑然未觉。
女儿长孙娉婷的未来,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她的心头。她心里清楚,公公长孙无忌已然在湘王那边投注了筹码,朝堂局势波谲云诡,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己女儿的婚事,也势必会被卷入这复杂的漩涡之中。
“公主,夜深了,早些歇息吧。”贴身侍女轻声劝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担忧。
李丽质回过神来,轻轻叹了口气:“我怎能睡得着?娉婷的事,我得好好想想。”她放下茶盏,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裙摆,“如今朝堂上,湘王一派渐成气候,公公既然已经站队,娉婷的亲事,怕是也只能在这圈子里选了。”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是长孙无忌从宫中议事回来。李丽质忙起身迎出去,福身行礼:“公公。”
长孙无忌摆了摆手,神色略显疲惫:“免礼吧。这么晚还没睡,可是为了娉婷的事?”
李丽质点点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儿媳听说,公公有意让娉婷也与湘王结缘。只是……房家那姑娘,与湘王的事似乎已经板上钉钉,娉婷若也嫁过去,难道要做妾室不成?”说到“妾室”二字,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不甘——自己的女儿,是金尊玉贵的公主之女,怎能去做他人妾室?
长孙无忌在主位上坐下,端起茶喝了一口,才缓缓道:“我自然不会让娉婷去做妾。只是如今局势,湘王最有问鼎大位的可能,咱们长孙家要想长盛不衰,就得全力支持他。娉婷的婚事,得好好谋划。”
“可除了嫁给湘王,还能有什么办法?”李丽质眉头紧皱,“总不能让娉婷嫁给湘王身边那些籍籍无名的臣子吧?”
长孙无忌放下茶杯,目光落在烛火上,似在思索:“湘王身边,并非没有可托付之人。他的幕僚中有个叫苏瑾的,虽是寒门出身,却才华出众,谋略过人,颇得湘王赏识。若能把娉婷许配给他,既能让娉婷有个好归宿,又能在湘王身边安插咱们长孙家的眼线。”
李丽质微微一怔:“寒门出身?公公,娉婷是公主之女,嫁给寒门士子,会不会……”她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很明显——门不当户不对,怕委屈了女儿。
“公主不必担忧。”长孙无忌似乎早就料到她会有此顾虑,“苏瑾虽出身寒门,但有湘王扶持,将来必能飞黄腾达。而且,他如今孤身一人,无父无母,无牵无挂,若是娶了娉婷,定会对咱们长孙家感恩戴德,忠心不二。”
李丽质沉默了。她知道,公公的话有道理。在这朝堂纷争之中,门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利益。把女儿嫁给苏瑾,既能帮湘王,又能巩固长孙家的地位,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只是作为母亲,她还是有些心疼女儿,要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去面对未知的未来。
“此事还得从长计议。”李丽质轻声道,“娉婷年纪还小,她自己的想法,也得问问。”
长孙无忌点点头:“自然。不过,公主也得提前给娉婷透个底,让她有个心理准备。这宫里宫外的事,迟早得让她知道。”
李丽质应下,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她想起女儿平日里的笑脸,那么纯真无邪,若是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要被绑在这朝堂争斗之上,会是什么反应呢?
第二日清晨,李丽质去了女儿的房间。长孙娉婷正在窗前练字,见母亲进来,忙放下笔,起身行礼:“母亲。”
李丽质看着女儿清秀的面容,心里一暖,拉着她在榻上坐下:“娉婷,娘有些话,想跟你说。”
长孙娉婷乖巧地点点头:“母亲请讲。”
李丽质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朝堂局势、长孙家的打算,以及自己和公公商议的婚事,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女儿。长孙娉婷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从惊讶,渐渐转为平静。
“娘,我明白了。”长孙娉婷轻声道,“我知道,我的婚事,关乎家族。只是……我还没见过苏公子,不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
“这你放心。”李丽质抚摸着女儿的头发,“苏公子才华出众,品行端正,湘王对他极为赏识。娘不会把你往火坑里推的。”
长孙娉婷笑了笑:“女儿相信母亲。既然是为了家族,女儿愿意听从安排。只是……女儿还想多陪陪母亲。”说着,她靠在李丽质怀里,像小时候一样。
李丽质眼眶一热,抱紧了女儿:“傻孩子,不管你嫁得多远,你永远是娘的心头肉。”
窗外,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庭院里的花开得正艳,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片岁月静好的模样。可屋内的母女俩都知道,这平静之下,是暗潮汹涌的朝堂纷争,是家族兴衰的重担。而长孙娉婷,这个还未满十一岁的少女,即将被卷入这场权力的漩涡,用她的婚姻,为长孙家、为湘王,也为自己的未来,赌上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