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俞明很快入睡,呼吸沉重。沈念晴躺在他身边,听着他的呼吸声,思绪飘回一年前。那时俞明刚升为项目负责人,压力倍增,开始把工作带回家,晚饭后直接钻进书房直到深夜。起初她理解并支持,甚至为他准备宵夜和咖啡。但渐渐地,他们交谈的时间越来越少,从每晚分享一天见闻,到周末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最让她不安的不是俞明的忙碌,而是他面对压力时的沉默。大学时他会向她倾诉烦恼,新婚时期他们无话不谈。但现在,他选择独自承担一切,将情绪内化,用工作麻痹自己。她尝试过沟通,但每次俞明都会用"不想让你担心"或"我能处理好"来回避深入交流。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在俞明的侧脸上投下一道银线。沈念晴轻轻抚摸他眉间的皱纹,即使在睡梦中,那里也微微蹙起。她想起上周发现的胃药,藏在药柜最里面,但逃不过她的眼睛。俞明甚至不告诉她身体出了问题。
第二天清晨,沈念晴比往常醒得早。她轻手轻脚地起床,给俞明留了张便签:"今晚七点,老地方,我等你。"然后将它贴在咖啡机上——俞明每天早上必用的电器。
出版社的工作一如既往地忙碌。午休时,沈念晴接到周雯总编的电话,邀请她共进午餐。
"听说你升副主任后工作很出色。"周雯在餐厅里开门见山,"但你看上去很疲惫。"
沈念晴搅动着面前的沙拉:"只是有些睡眠不足。"
周雯锐利的目光仿佛能看透人心:"婚姻生活怎么样?"
"还好。"沈念晴下意识回答,随即在周雯了然的注视下改口,"我们都很忙,相处时间不多。"
"典型的事业型夫妻困境。"周雯点点头,"我和我前夫也是这样,各自忙于攀登职业阶梯,等到想停下来喘口气时,发现已经无话可说了。"
沈念晴惊讶地看着她。周雯一向以女强人形象示人,很少谈及私生活。
"给你个建议,"周雯啜了一口红酒,"要么现在就停下来修复,要么做好渐行渐远的准备。裂缝不会自动愈合,只会随着时间加深。"
回家的路上,沈念晴反复思考周雯的话。经过一家书店时,她鬼使神差地走进去,买了一本《婚姻中的沟通艺术》,藏在包里。
公寓里静悄悄的,俞明还没回来。沈念晴将书放进床头柜,开始准备晚餐。她做了俞明最爱的红烧排骨,炒了两个青菜,还开了一瓶红酒。餐桌布置得像他们新婚时那样——蜡烛,鲜花,精致的餐具。
七点,俞明没有出现。七点半,手机震动:"紧急客户会议,可能要迟到一小时。你先吃别等我。"
沈念晴看着一桌渐渐冷却的菜肴,默默倒了一杯红酒。八点半,她收起了俞明的餐具,独自吃完晚餐,洗好碗碟,然后坐在书桌前写下一首诗:
"我们之间的话语,
像秋日的落叶,
日渐稀疏。
沉默堆积成墙,
我在这头,
你在那头。
依然相爱,
却不再相通。"
她将诗夹在俞明常读的一本书里,然后早早躺下,却无法入睡。十一点,钥匙转动的声音传来,俞明带着一身疲惫和歉意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