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念晴的手指轻轻抚过微型的书架和阅览桌,想象着俞明熬夜制作这个礼物的样子。他总是这样,用双手创造而非言语表达。她突然想起那个"诗歌花园"模型,他送给她的生日礼物,以及他眼中期待她发现每个隐藏细节的亮光。
她拿起手机,想打电话给他,却又放下。有些感受,文字表达更合适。她找出最好的信纸,开始写信:
"亲爱的俞明,
收到图书馆模型,它完美得让我落泪。我记得那一天,你专注做模型的侧脸,我假装没注意到你偷看我的目光。
我们之间从来不是爱得不够,而是爱得太不同。你需要用行动证明爱,我需要用言语确认爱。没有对错,只是差异。
随信附上我抄写的一些诗,都是让我想起你的篇章。
永远爱你的,
念晴"
她将这几天抄写的诗歌装进信封,特意选了那首辛波斯卡的《爱情》放在最上面,然后叫了快递寄往陈锐的地址。
接下来几周,他们保持着这种间接的交流。俞明寄来一盆小小的多肉植物,卡片上写着:"比绿萝更好养,适合你这个健忘的园丁。"沈念晴回赠一本关于建筑与诗歌的书,在扉页写道:"终于找到我们共同的语言。"
他们避免直接见面,仿佛知道一旦面对面,那些决心和理性都会在眼神交汇的瞬间崩塌。但通过这些礼物和文字,他们开始理解对方的世界,开始看到那些被日常琐事遮蔽的真心。
一个雨天的下午,沈念晴收到出版社的通知,她编辑的诗集获得了行业奖项。第一个浮现在脑海的念头是告诉俞明,这个他们曾一起庆祝每个小成就的习惯依然根深蒂固。
她犹豫了很久,最终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城市诗选》获奖了,有你的功劳。"
俞明立刻回复:"太棒了!我一直相信这本会成功。今晚有空吗?请你喝咖啡庆祝。"
沈念晴盯着这条消息,心跳加速。这是分居后他第一次提出见面。她深吸一口气,回复:"好,老地方?"
"七点,梧桐咖啡馆。"
沈念晴提前十分钟到达,选了角落的位置。梧桐咖啡馆是他们大学时常去的地方,毕业后也偶尔光顾。熟悉的木质书架,墙上的老照片,甚至那股混合了咖啡豆和旧书页的味道,都让她涌起一阵怀旧的情绪。
俞明准时出现,穿着那件她熟悉的深蓝色衬衫,头发似乎刚剪过,看起来精神却消瘦了些。他手里拿着一个长方形的包裹,小心地放在旁边的椅子上。
"恭喜。"他坐下,眼中带着真诚的喜悦,"我就知道你会成为出色的编辑。"
沈念晴微笑:"谢谢你的模型,它太美了。"
"你的诗也是。"俞明轻声说,"特别是那首《遗忘的房间》,让我想起我们第一次约会。"
他们聊着近况,避开敏感话题,像老朋友一样轻松。咖啡上来后,俞明突然说:"我辞职了。"
沈念晴惊讶地抬头:"从方合?为什么?"
"分居这段时间,我想了很多。"俞明搅动着咖啡,"我一直以为拼命工作是对家庭负责,却没意识到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你。"
"但建筑设计是你的热情所在..."
"是的,但我需要找到平衡。"俞明抬起头,眼神坚定,"我接了一些自由项目,时间更灵活。还报名了写作课程,学习更好地表达自己。"
沈念晴眼眶发热:"我很高兴你找到方向。"
"你呢?"俞明问,"这段时间怎么样?"
沈念晴望向窗外,雨滴在玻璃上画出蜿蜒的线:"我开始写诗了,不只是抄写。林嘉说可以考虑出版一个小集子。"
"太棒了!"俞明的声音充满骄傲,"我一直觉得你应该写更多。"
"我还报名了烹饪课。"沈念晴笑着补充,"不想再依赖外卖和你留下的食谱了。"
他们相视而笑,那一刻仿佛回到了初识的时光,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