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举贤书生的朋友,村里人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常常听到举贤书生唤他“符郎”,便也跟着叫他“符先生”。
符先生面若好女,从他口中能听到好些奇异的故事:
这些故事有天灾,有人祸。但更多的却是关于精怪的故事。
不过,若要问符先生这些故事的来历,只会换来他那满不在乎的摆手
“去的地方多了,知道的自然会多些。”
村里的年轻书生们经常缠着符先生讲故事,听到这话,其中有人哈哈大笑:“符先生莫再诓我们,您今年才多大,怎么去那么多地方,知道那么多事呢?”
“诶,此言差矣,我只寻着故事去。可不像你们有那么多外物,杂事的干扰,动作快了,去的地方自然要比旁人多。”
烈日焚焚下,符先生笑的好看。但这笑容放在他年轻俊秀的脸上,又说不出的怪异。
/
举贤书生和符先生的关系极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迫切想知道那年轻人和举贤书生关系的村民书生们找上了符先生。
符先生出村采买时,经常在路上被一群人蜂拥。一开始符先生还能婉言拒绝,时间长了,符先生也被激出几分火气。
他问,这既然是举贤书生的事情,那村民们去问举贤书生了吗?
围着举贤书生的人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开口。
仲夏的正午几乎是最热的时候,山涧里鸣声水声连成一片,更是让人腾起数不清的烦躁。
但就这样也没人愿意当第一个开口的,他们将符先生围在最中间。不说话,也不让符先生离开。
这场景,倒是有说不出的压抑,可怕。
清晨的微光平等的分在每个人的脸上,不知为何又蒙上了一层阴影,看上去是有些让人毛骨悚然。
符先生看着他们,突然自顾自的发笑:“你看,我不去找故事,也会有新的故事出现。”
作者慢慢更新不着急,咸鱼作者老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