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为总部的B3层,保密门闭合时发出类似保险柜上锁的金属咬合声。李薇敲了敲激光投影仪,红色光斑在她指尖跳跃,"塔山计划"四个大字像血滴般悬在每个人头顶。"两年内搭建去美化芯片供应链。"她的声音在防窃听会议室里产生轻微回声。林远盯着任务清单,钢笔在"光刻胶国产化"下方洇出墨团,纸纤维被笔尖犁出细小的裂痕。
散会后,林远靠在走廊的落地窗前。玻璃外是深圳湾的夜色,对岸香港的灯火像被暴雨打湿的星河,模糊成一片。电话接通时,他听见青雨安那边有教案翻页的沙沙声。"伯父今天又溜去工地了,"她的声音裹着疲惫,"我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坐在水泥管上,用放大镜看你寄回来的《芯片制造入门》......"林远喉结动了动,窗玻璃映出他攥紧的拳头。青雨安突然轻笑:"不过他现在可听我话了,刚才还翻出你小学拆闹钟的照片......"
陌生短信在午夜亮起屏幕:"林工,我是南通老周,光刻胶有土法子。"三天后,林远站在南通乡下废弃的化肥厂里。铁皮屋顶漏下的阳光中,十几个穿胶鞋的工人正用玻璃棒搅拌大铁桶,刺鼻的氨水味里混着松节油的气息。老周举起烧杯,褐色液体在杯壁挂出蛛网状痕迹:"98年日本封锁光刻胶,我们厂就这么熬过来的。"墙角堆着回收的化工原料桶,褪色的危险品标志像褪了色的勋章。
深圳实验室很快被改造成临时化工厂。通风橱24小时运转,仍挡不住丙烯酸酯的辛辣。团队里最年轻的女博士白大褂上沾着紫色污渍,洗手时发现指甲缝里的颜料怎么都刷不掉。当第二十七次测试失败时,有人摔了烧杯,玻璃渣在防静电地板上蹦跳着消失在下水道格栅里。
林远在凌晨三点趴倒在实验台,额头压着的数据表印上了汗渍。梦里他回到九十年代的修车铺,父亲用扳手敲打生锈的发动机,油污在皱纹里结成黑色的河。手机震动惊醒他时,视频里父亲正举起一台老式红灯收音机,零件散落在泛黄的《无线电》杂志上。"小远你看!"老人缺了颗臼齿的笑脸占满屏幕,青雨安的声音从画面外飘来:"伯父连午饭都没吃......"她镜头一转,月光正斜照在摊开的教案本上,红色批注像电路图般爬满页边。
林远突然冲向通风橱。三天后,当新型光刻胶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完美的均匀度时,整个实验室鸦雀无声。林远颤抖的手指按下视频通话,画面里父亲立即举起收音机,可变电容器的铜片在阳光下闪着古董般的光泽。青雨安笑着把镜头转向餐桌,砂锅里腾起的热气模糊了窗外的晨光——那是她凌晨四点起来炖的鸡汤。
我想和大家说的一样东西就是:因为这本书是之前就写的了,然后大纲那些我去找的时候找不到,之前的文笔也比较稚嫩,所以感觉会有些衔接不上是正常的,希望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