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海防港的暴雨来得毫无征兆。林强站在集装箱堆场的阴影里,看着豆大的雨点砸在铁皮货柜上,发出密集的鼓点声。雨水顺着他的安全帽边缘流下,在工装服上洇开一片深色的水渍。他抹了把脸,咸涩的雨水混着海风灌进嘴里,让他想起苏州金鸡湖畔的梅雨季——那里的雨总是绵软温润,不像这里,每一滴都带着热带特有的暴烈。
三个月前,当富士康宣布将笔记本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时,作为质检组长的林强是第一批报名的技术骨干。人事总监拍着他的肩膀说:"越南人工便宜,税收优惠,去了就是开疆拓土。"他记得签约那天,妻子青雨安默默帮他收拾行李,把一件加绒外套塞进行李箱最底层:"听说那边冬天也二十多度,但万一......"
"林工!"对讲机突然炸响,打断了他的回忆。新来的越南籍助理小阮在雨幕中跑来,塑料雨衣下摆溅起泥水,"美国客户说这批货的序列号对不上系统,要求立即开箱抽检!"
林强的心猛地沉了下去。他蹲下身,借着手机微弱的光检查货柜标签。那张崭新的"越南制造"贴纸边缘已经翘起,露出下面若隐若现的中文字样。出发前青雨安的叮嘱突然在耳边响起:"转口贸易就像高空走钢丝,数据造假错一个数字就是万丈深渊。"
集装箱里整齐码放的笔记本包装箱上,还残留着苏州工厂的喷码痕迹。林强的手微微发抖,塑料手套里沁出的不知是雨水还是冷汗。他想起上个月在河内工业区见到的那群中国工人——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们,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后挤在八人间的宿舍里,用手机循环播放《故乡的云》。
"林工,现在怎么办?"小阮的声音带着哭腔。这个越南大学生刚入职两周,还不知道这些贴着"Made in Vietnam"的货物,其实每一台都经过中国工人的手。
暴雨愈演愈烈,积水已经漫过他的劳保鞋。手机突然震动,家族群里99+的未读消息最上方,是堂弟发来的病房照片——父亲躺在白色病床上,手臂连着输液管,床头的监护仪闪着绿光。最新一条语音是青雨安的:"伯父刚睡着,血压已经稳定......"背景音里传来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他说你走的时候,连件厚外套都没带......"
语音戛然而止。林强望着港口远处闪烁的航标灯,突然摸到工装裤口袋里那张皱巴巴的标签。那是离职那天,他从最后一台检验合格的笔记本上撕下的"中国制造"标识,四个烫金汉字在越南的暴雨夜里依然清晰可辨。
海关办公室的灯光刺破雨幕,美国客户代表正用激光笔扫描着产品编码。林强深吸一口气,咸腥的海风灌满胸腔。他想起离职前夜,李建国在工业园区路灯下说的话:"老林,咱们在漏雨车间调试设备的日子,可比现在难多了。"当时他没接话,现在却突然明白——有些坎儿,不是换个国家就能绕过去的。
"这批货我们重新报关。"林强突然开口,声音大得吓了自己一跳。他掏出那张皱巴巴的标签,在海关官员惊愕的目光中,稳稳地贴回集装箱的显眼位置。雨水很快浸湿了纸面,但"中国制造"四个字,反而在水光中愈发清晰。
小阮瞪圆了眼睛:"林工,这会违反公司......"
"告诉总部,要么接受真实产地,要么另请高明。"林强摘下工牌放在集装箱上,金属扣撞击铁皮发出清脆的响声。他摸出手机,给青雨安发了条语音:"帮我订张回苏州的机票,要最早那班。"
远处的海平线上,暴雨正在退去。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照在港口堆积如山的集装箱上。那些铁皮箱子里装着全世界制造的货物,而此刻林强终于看清——真正需要重新贴标的,从来就不是产品,而是自己那颗漂泊不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