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凤宫。
沈芷衣看着姜雪蕙,行了礼,便冷声道:“皇贵妃来我这儿做什么?”
姜雪蕙说:“来做说客。”
沈芷衣嗤笑一声,说道:“我不是答应乖乖和亲了吗?你这么一出是做什么?说客?来得也太晚了吧?”
姜雪蕙寻了个椅子坐下,遣散鸣凤宫奴婢道:“都出去,本宫跟公主说些私密话。”
鸣凤宫的宫女都温顺地退下,只一个看着沈芷衣长大的掌事宫女不肯出去。
姜雪蕙抬眼看了她一眼,沈芷衣开口道:“嬷嬷也出去吧,本公主同皇贵妃说说话。”
掌事宫女这才退下。
姜雪蕙微微一笑道:“公主应该把这位掌事带着一起去鞑靼。”
沈芷衣淡淡道:“嬷嬷年纪大了,草原风沙太大,何必跟着我受苦呢?”
姜雪蕙点点头,开口道:“我看公主将宠爱的婢女都安置妥当了,不打算将她们带去鞑靼,也是这个原因吗?”
沈芷衣默然。
姜雪蕙道:“本宫瞧着不太像。”
沈芷衣依旧沉默着。
姜雪蕙问:“公主是觉得到了鞑靼此生都回不来了吗?”
沈芷衣惊愕地看向姜雪蕙,她不傻,姜雪蕙这话的意思是她还有可能被接回来,她稳了稳心神,姜雪蕙如此得皇兄喜爱,又是皇贵妃,她这句话,肯定是皇兄的意思。
沈芷衣问:“娘娘这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公主和亲只是权宜之计,是因为北方不稳,兵不堪战,陛下日后会出兵北伐,迎公主回朝。”
沈芷衣脸上露出惊喜的神采,转瞬又黯淡道:“若是勇毅侯和燕临还在,北方岂会不堪战如此。”
沈芷衣作为公主,可真是天真地可怕!
帝国兵锋之盛,有能耐的将军与可堪百战的兵卒缺一不可。
是什么让沈芷衣认为堪战的将领就是一切呢?
一个不错的将领,带着一群连刀枪都未必拿得起的兵卒,能打胜仗吗?
姜雪蕙被她气笑了,说道:“公主,北方兵不堪战,症结便在于勇毅侯府一系!”
沈芷衣张口便要反驳,姜雪蕙打断她道:“本宫只说一件事,你仔细想一想便知。”
“大宁卫账册共有屯兵五万,本宫暂且就当这些在册屯兵是实数吧。”
“每位士兵月饷银一两二钱银,这些士兵年饷银一共七十二万,朝廷每年拨饷银一百二十万,也就当那些多出来的钱是逢年过节犒赏士兵了。”
“可是公主,大宁卫竟有士兵冻饿而死,公主你说这些银子到哪儿去了?你说这样的兵卒面对外敌如何战而胜之?”
“大宁卫是勇毅侯府一系军官盘踞之地,公主不知吗?”
勇毅侯府直接管辖过的通州大营,皇帝说话都没有他勇毅侯府好使。
什么?你说是因为皇帝昏庸而勇毅侯爱兵如子?
去你的吧!
在没有天下大乱的大背景下,皇帝在绝大多数人心中都是首选效忠对象,敢乱动的,那叫谋反。
那是因为勇毅侯府系的家丁兵,也就是私兵,因为粮饷充足,战斗力足够,稳稳压制住了底层士兵。
否则,别说燕临一个还没真正上过战场的人了(补充一点,真正上战场厮杀的将军基本没有用剑的,人家用的是刀、枪、槊、戟、矛、锏、锤,将军佩剑基本上只在中军大帐起一个装饰性作用),就是勇毅侯跑去大营嚎一声“我要造反!”,有几个士兵会跟他?
就是在他麾下的待过的将领也要泛嘀咕。
真正敢上的,只有勇毅侯私养的那群家丁精兵。
那么问题来了,勇毅侯府再怎么有钱也养不起这么多家丁精兵啊?
“勇毅侯府花团锦簇、削金如泥,这些钱是哪里来的?不是麾下将领孝敬吗?”
这些钱财的来源只有上下勾结、连成一片,吃空饷、喝兵血了,中上层吃的脑满肠肥,下层满是血泪。
不点名说一下,古代有一个将领,因为战败被免职押入大牢,被查出来吃空饷、喝兵血,贪了好多钱,但他麾下的士兵都很感激他,因为只有他贪的钱,被用到士兵身上了,用黑渠道给士兵更换武器装备,偷偷补贴士兵粮食,当时他驻军地的大环境就是那样,他不贪就会被排挤、丢官甚至丢命,他想当官、想活,心里又过不去那道坎儿,于是他只好先贪钱,然后把钱用到用到士兵身上,自己一分不留,这个将领最后被杀了。这个将领,他并不是王朝传统将领体系里的人,他能当将领,是因为战时发现他能力还不错,才变成了将领。
许多事情掀开一看,内里乌糟一片。
上层权谋内斗没有一个好人,只有谁比谁技高一筹。
亡国之君也不一定都是昏庸脑残,只是技不如人,无能,只好使用下三滥手段,只是这种手段放到台面上,真的非常炸裂,有时甚至跌破政治底线,所以亡国之君就显得格外昏庸脑残。
“更遑论还有勾结天教这种丧尽天良的恶徒团伙之事,难道不是罪有应得吗?”
“公主,你只看到了同你一处长大、感情深厚的朗朗少年。”
“你可曾看到过供养朗朗少年挥霍的金银来源?”
“可曾看到过那些不得不献出裹腹钱以求苟活的大乾草民?”
喝兵血、吃空饷是王朝中后期(暂且放宽一点说,其实中期靠前也是有的,只是控制的相对好,没有泛滥),勋贵、将领们的常态,将门还可能有例外,勋贵们一个都跑不了。
勇毅侯府其实和诚国公府一样,都不干净,大哥就别骂二哥了。
五十步笑百步,怪膈应人的。
勇毅侯府没有做的,只是上等人阶层里不能做,或者是勇毅侯府采取的方式更好看一点,更要脸,给自己加了一层包装。
诚国公府有的操作,勇毅侯府差不多都有,比如说皇帝在的时候压注藩王,诚国公府用萧姝联姻,勇毅侯府用燕临交好,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投机。
所以在沈琅的判断里,诚国公府和勇毅侯府都是不能留的,区别只在于铲除他们的早晚罢了。
沈琅选择先铲除威胁更大的勇毅侯府,沈琅没有儿子,诚国公府,则被他交给了以后可能登基的沈玠,沈玠只要不傻,为了坐稳皇位,肯定要灭掉诚国公府的。
如果沈琅有了儿子,他就自己动手搞掉诚国公府了。
那些高高在上的人,自己半点委屈都受不得,一言不合就黑化,却心安理得又残酷至极地压榨他眼里的蝼蚁、草民。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