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金秋,天高云淡。
蜀中盐税整顿并豫南洪灾赈灾,最后收尾完结,匡远、张遮一行人,姜伯游、李琦一行人回京述职。
原户部尚书上书乞骸骨,三辞之后告老还乡,姜伯游顺势上位,成为新任户部尚书,匡远则升任户部侍郎。
张遮、李琦这两个本就入了沈琅眼的臣子,圣眷益浓。
姜雪蕙则陪着沈琅去了一趟京郊,沈极有皇后照看,她很放心。
春小麦已然成熟,麦田里一片金黄,成熟早的小麦,已经有农户在田里收割了。
侍卫在远处守着,沈琅和姜雪蕙身边只跟着冯保。
沈琅和姜雪蕙的到来,田地里的农户们似乎一点儿都没有察觉,他们自顾自地割着小麦,挥汗如雨。
明明有许多人,却只余虫鸟鸣叫和割麦子的声音,噪杂却带着一种诡异的寂静。
终于,一个小儿的呼喊声打破了这种诡异的寂静,“爹、爷爷,娘叫我给你们送水!”
田地里总算有了活气儿,沈琅唇角勾起一个笑来。
孩子过来了,那孩子的父亲和祖父也从田地里抬起头,再也不好回避了。
有生人进村,只要不干什么过分的事情,这些农户向来是装看不见的,回避为上,那些贵人,他们惹不起,只好躲着了。
但是孩子出来了,他们是不能不管的,万一惹了祸,孩子出了事怎么办?
那小孩给父亲和祖父倒了水。
沈琅牵着姜雪蕙过去,语气和煦道:“老丈好!”
那老丈一顿,低着头,佝偻着背,颇为局促不安,诺诺道:“老爷好!”
沈琅道:“我们夫妻是上京准备明年春闱的,闲来无事来这京郊转转。我看着麦子倒是不错,今年收成可好啊?”
那老丈那个继续看着地上,应道:“好。”
沈琅继续问:“你这一亩地,能收上来多少麦子啊?”
“麦子······麦子······”那老丈吞吞吐吐好像不会答话。
其实沈琅应该说他是收麦子的粮商,他们来的这个村庄,地大多是属于村民的,说是粮商,按照今年这个田地收成,村民缴了粮税之后,还能卖出一点粮增加收益。
但是沈琅说他是进京准备春闱的,那就是举人,举人是正经老爷,跟商人不同,他们畏惧。
还是不要为难这个老丈的好,瞧着碗里的水并不清澈,反而泛着乳白色,姜雪蕙另起了一个话头:“老丈喝的好像并不是水,是什么饮子吗?我同夫君走了一路也有些口渴了,不知能否买一碗来解解渴?”
老丈还没说话,那小孩就先摁不住了,兴冲冲道:“这是我娘煮的,放了一把米,两文钱一碗,夫人喝的话,我回家给您拿个干净的碗!”
老丈没能拦住嘴快的小孙儿,立刻呵斥道:“要什么钱?赶紧回去给夫人拿碗。”
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老丈并不是初生牛犊,人老成精,这把岁数了,自有他的生存智慧,见实在没法子糊弄过去,他也不再诺诺,说话也利索了。
那小孩一听说不给钱,一下子就蔫儿了,姜雪蕙莞尔,对那小孩道:“你放心,肯定是要给钱。”
又对冯保道:“你陪着这个小哥一起去,取一瓮饮子,小小年纪,别累着他了。”
小哥看了看老丈,老丈一点头,他喜笑颜开地带着冯保就走。
沈琅趁机跟老丈拉家常道:“这小哥好机灵啊!是您小孙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