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扇防火门在林予安身后沉重地关上,隔绝了通道里沈聿崩溃的呜咽和王海气急败坏的嘶吼,却将更汹涌的狂潮瞬间推到了他的面前。
临时休息区外的走廊早已被闻风而动的记者堵得水泄不通。刺目的闪光灯如同暴风骤雨,疯狂地劈头盖脸砸下,几乎要将人灼伤。无数话筒、录音笔像丛林里饥饿的藤蔓,争先恐后地伸到林予安面前,尖锐的问题如同密集的冰雹:
“林老师!刚才直播中断前沈聿的话是什么意思?”
“您真的指控沈聿先生十年前剽窃您的作品吗?”
“沈聿下跪是在忏悔吗?‘偷走的不止是歌’具体指什么?”
“你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否涉及情感纠纷?”
“林老师!说句话吧!”
喧嚣声浪几乎要将天花板掀翻。林予安被安保和随后赶来的老周死死护在中间,像一叶随时会被巨浪吞噬的孤舟。他低着头,帽檐压得很低,脸色在强光下白得像纸,嘴唇紧抿成一条倔强的直线。手腕上被沈聿攥出的红痕在闪光灯下异常刺眼。
他一个字都没说。任由那些尖锐的问题像刀子一样扎在耳膜上。他只是机械地、异常艰难地,在安保和经纪人的拼死开道下,一步一步,朝着地下车库的出口挪动。每一步都像踩在烧红的炭火上,周围是扭曲的人脸、贪婪的目光和永不停歇的快门声。沈聿那句“我偷走的是你”如同魔咒,在他混乱的脑海里疯狂盘旋,带来一阵阵眩晕和更深的恶心。
好不容易挤进老周那辆破旧的二手轿车,车门砰地关上,暂时隔绝了外面的疯狂。老周猛踩油门,车子像受惊的野兽般窜了出去。
“我的祖宗啊!你…你这是要把天捅破啊!”老周握着方向盘的手都在抖,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惊恐和一丝难以置信的亢奋,“沈聿…沈聿他刚才说的…是真的?十年前那首歌…真的是他偷的?还有他最后那句…他偷你?什么意思?你们俩…以前到底怎么回事?”
林予安疲惫地闭上眼,靠在冰冷的车窗上。窗外的城市霓虹飞速倒退,模糊成一片流动的光带。他没有回答老周连珠炮似的追问,只是低声说:“周哥,去我那儿。别让任何人跟着。”
“好好好!现在哪儿都不安全!”老周连连点头,紧张地从后视镜观察着是否有狗仔车辆尾随。
回到那间逼仄的出租屋,仿佛从一个疯狂的世界跌回了冰冷的现实。空气里依旧弥漫着陈旧和廉价外卖的味道,却让林予安感到一丝诡异的安心。他反锁了门,拉紧了所有窗帘,将自己彻底隔绝。
老周在狭小的空间里焦虑地踱步:“予安,现在怎么办?沈聿团队那边肯定疯了!他们一定会反扑!泼脏水!说你炒作!说你蹭热度!我们得赶紧想对策!发声明?找证据?要不要联系律师?”
“不用。”林予安的声音异常平静,他走到角落,再次打开了那个旧琴盒,拿出吉他。冰凉的琴身贴着手心,带来一种奇异的镇定。
“什么不用?”老周急了,“他们会弄死你的!”
“他们想做什么,都随便吧。”林予安坐在唯一那把吱呀作响的椅子上,轻轻拨了一下琴弦。一声清越的嗡鸣在寂静的房间里荡开。“周哥,帮我个忙。”
“你说!”老周凑过来。
“把我电脑里,所有文件夹都打开。”林予安的目光落在琴盒里那些泛黄的笔记本上,“从十年前开始,所有我写的demo片段,未完成的旋律,废弃的歌词草稿…包括…那个练习室晚上之前的构思记录…全部整理出来。”
老周愣住了:“你要干嘛?”
“公开。”林予安抬起头,眼神是风暴过后的澄澈与坚定,“不是作为指控的证据,而是…作为我的东西,拿回来。”
---
网络早已炸开了锅。
沈聿直播下跪#沈聿偷歌#林予安控诉#偷走的不止是歌#等词条以恐怖的速度屠榜热搜,后面跟着深红色的“爆”字。直播中断前那惊心动魄的几分钟画面被无数次剪辑、慢放、解读。
林予安那沙哑却字字泣血的歌声:“你偷走我的星辰,却问夜空为何沉默…”
沈聿那石破天惊的下跪,那通红的眼眶,那句通过麦克风传遍世界的嘶吼:“予安!我偷走的不止是歌!”
每一帧都是核弹级别的冲击。
沈聿的粉丝阵营瞬间分裂。一部分死忠粉疯狂洗地,指责林予安恶意剪辑、蹭热度、陷害顶流。另一部分则陷入巨大的信仰崩塌和痛苦之中,无法接受偶像可能存在的卑劣过往。
而无数路人、音乐爱好者、以及那些曾对林予安这个名字有过模糊印象的人,则被这戏剧性的一幕和其中蕴含的巨大情感冲击所震撼。关于十年前那首让沈聿一炮而红的出道曲《星轨》的讨论热度飙升。
就在舆论风暴愈演愈烈,沈聿团队焦头烂额,各种律师函、澄清声明、模糊焦点的通稿满天飞,试图将水搅浑之时——
一个名为“林予安”的、沉寂多年、粉丝寥寥无几的旧微博账号,突然发布了一条没有任何文字的长微博。
点开,是一个整理得极其详尽的网盘链接。
标题:《拾荒》。
链接里,是海量的文件。
按年份清晰分类的文件夹。
最早的文件夹标注着:【XX年练习生时期】。
里面是手机录制的粗糙音频片段。有少年清亮的哼唱,有生涩的吉他扫弦,有反复尝试的旋律片段。其中一个名为“未命名-灵感碎片”的文件夹里,赫然躺着几个音频文件,其旋律走向、核心动机,与沈聿的成名曲《星轨》的副歌部分惊人地相似!甚至还有一个命名为“副歌雏形-键盘”的音频,正是林予安在直播中弹奏的那段冰冷旋律的最初版本!时间戳清晰显示,远在沈聿发布《星轨》之前!
更让人动容的,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扫描文档。泛黄的笔记本内页,上面是少年林予安略显稚嫩却异常认真的笔迹。音符、歌词草稿、灵感随笔,记录着创作《星轨》雏形时的心路历程。其中一页,画着一颗孤独的星星,旁边写着:“光被窃取,轨迹偏移,沉默的夜空藏着未愈合的伤…” 笔迹的日期,触目惊心。
再往后翻,是【沉寂期】文件夹。里面的音频越来越稀少,质量却愈发沉郁内敛。旋律里充满了挣扎、迷茫和无声的呐喊。歌词草稿上满是涂改的痕迹,像是被困在茧中试图破壁的蝶。
最后,是近期的文件夹。旋律开始变得不同。不再沉溺于过去的伤痛,而是透出一种历经磨砺后的开阔与坚韧。其中一首未完成的demo,旋律悠扬而充满力量,仿佛穿透乌云的光。
没有控诉,没有煽情,没有任何指向沈聿的文字。
只有这十年间,一个音乐人从未停止流淌的音符和心声。像一场无声的展览,将那些被偷走的、被掩埋的、被忽视的星辰碎片,一颗一颗,重新擦拭干净,陈列在世人面前。
沉默,是最震耳欲聋的控诉。
这无声的“拾荒”,比任何激烈的辩驳都更有力量。
网络舆论彻底逆转。
技术流开始逐帧分析早期demo与《星轨》的相似度,结论不言而喻。
无数音乐人、乐评人自发转发,惊叹于林予安沉寂十年间依旧保持的创作灵感和那份笨拙而执着的记录。
“真正的星辰,即使坠入尘埃,光芒也不会真正熄灭。”一位资深乐评人的转发语,获得了数十万点赞。
沈聿团队之前所有的公关努力,在这份沉甸甸的、跨越十年的创作轨迹面前,瞬间化为齑粉,显得苍白可笑,甚至更加卑劣。
沈聿的个人微博陷入了彻底的死寂。那个曾经光鲜亮丽、意气风发的顶流头像,灰暗得如同墓碑。
---
三个月后。
一场规模不大却备受瞩目的独立音乐节在城郊的露天场地举行。海报上,压轴的名字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又充满期待:林予安。
没有公司力捧,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只有口耳相传和那份“拾荒”文档带来的巨大震撼与好奇。
夜幕降临,星光稀疏。舞台灯光亮起,勾勒出一个清瘦的身影。
林予安抱着他那把旧吉他,独自站在舞台中央。没有华丽的伴舞,没有炫目的特效。台下是黑压压的人群,出奇地安静,只有晚风拂过旗帜的猎猎声。
他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经历了那场足以摧毁任何人的风暴,他的脸上少了些过去的阴郁和紧绷,多了几分沉淀后的从容,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
“谢谢大家来。”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开,依旧带着点沙哑,却温和了许多。
没有多余的寒暄。他低头,手指轻轻落在琴弦上。
第一个音符流淌出来。
不再是直播时那冰冷如刀的控诉旋律。
而是一段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前奏。像破土而出的新芽,带着挣扎的韧劲和拥抱阳光的渴望。旋律清澈、流畅,带着一种沉淀后的力量感,在夜空中悠然铺展开来。
他开口歌唱。歌词是关于迷失、寻找、以及在废墟上重建自我的故事。关于承认伤痛,却不被伤痛定义。关于拾起破碎的星光,重新拼凑属于自己的夜空。
没有提及“偷窃”,没有提及“沈聿”,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名字。
但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仿佛是对那场风暴最有力的回应,也是对自我最坚定的宣言。他的声音在夜风中传得很远,沙哑中蕴含着一种打动人心的真诚和坚韧。
台下,有人红了眼眶,有人轻声跟着哼唱,有人高举着手机记录这浴火重生的一刻。
在人群的最后方,远离喧嚣的角落阴影里。
一个穿着深色连帽衫、戴着口罩和棒球帽的高大身影,静静地伫立着。帽檐压得很低,几乎遮住了整张脸。只有偶尔舞台变换的灯光扫过,才能隐约看到帽檐下线条紧绷的下颌,和那双死死盯着台上身影的眼睛。
那双眼睛里没有了顶流的傲气,没有了直播时的疯狂和崩溃,只剩下一种近乎贪婪的专注和…浓得化不开的、绝望的痛楚。他听着那首全新的歌,每一个音符都像一把小锤,敲打在他早已千疮百孔的心脏上。他听懂了那歌声里涅槃重生的力量,也听懂了那力量背后,是彻底斩断过去的决绝。
他看见林予安在台上微微闭着眼,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那是一种他从未真正拥有过的、纯粹的光芒。
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进掌心,带来一阵尖锐的疼痛,却远不及心口万分之一。
他知道,台上的那个人,是真的走出来了。走出了他的阴影,走出了过去的泥沼,走向了他再也无法触及的远方。
而他,只能永远被钉在“小偷”的耻辱柱上,活在那场直播事故和那份“拾荒”文档构成的巨大废墟里,连靠近的资格都已失去。
一滴滚烫的液体,猝不及防地滑过冰冷的脸颊,迅速被口罩吸收,只留下一点深色的湿痕。他猛地低下头,肩膀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然后,像是怕被那光芒灼伤,也怕被任何人发现,他迅速转身,高大的身影无声地、决绝地融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
台上。
林予安唱完了最后一个音符。
尾音消散在带着青草气息的夜风里。
他睁开眼,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着前所未有的轻松。他放下吉他,对着台下深深鞠了一躬。
掌声如同迟来的潮水,瞬间爆发,热烈而持久,响彻了整个夜空。那是对音乐的致敬,更是对一个灵魂穿越黑暗、重拾光芒的礼赞。
他直起身,望着台下那片为他亮起的、星星点点的手机灯光,如同倒映在人间的星河。夜风吹拂着他额前的碎发,露出光洁的额头和清亮的眼眸。
夜空沉默依旧。
但这一次,沉默的夜空下,终于有星辰,在他自己的轨迹上,重新开始闪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