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穿越时空的爱恋之情定三生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影视  穿越时空的爱恋     

第八十五章 金川门

穿越时空的爱恋之情定三生

清早,天方蒙蒙亮,楚楚就醒了。

喧嚣了一夜的惊雷骤雨,已经消弭无痕。

大帐外传来几声清脆的叽喳鸟鸣声,显得屋里格外安静。

楚楚慢慢地睁开眼睛,她还躺在行军床上,身子酸软,仿佛还没从昨夜的肢体交缠中游离出来。

她披衣起身,推开窗子,望着外面微微出神。

朱棣心底一直深深埋着复仇的执念,到底是如何深重,她作为枕边人,是一清二楚的。

他又是何其高傲,冷酷到近乎残酷的一个男人,楚楚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他肯为了她“不许离开”而对她做出放过朱允炆的一个决定,她知道于他而言,是如何的不容易。所以他也有资格再附加那些如同赤裸裸交易的条件,算是天经地义,即便这方式,会让她生出一种自己如同是祭台上牺牲的感觉。

但说到底他也只是想要她永远陪伴在他身边,彻底去爱他。

楚楚明白这一点。

但同时她也知道,他心里的那头噬人猛兽,如今不过是被他自己用铁链强行给锁到牢笼里罢了。

不知道哪天,便会因为什么而再次脱笼而出。

仇恨仅靠一个女人的爱,甚至再加上孩子,或许能够被束缚,但绝不可能消弭。

身后床榻上,朱棣朦朦胧胧地伸手,却摸了个空。

他猛地睁开眼睛,呼的一下坐了起来。

坐起身,见楚楚立于小窗侧的身影。

楚楚转过头,四目相对。

“过来。”朱棣望着她说道,声音微微嘶哑。

楚楚关上窗子,回到他边上。

他握她的手,微微一扯。楚楚跌坐,被他抱入怀里。

“昨夜我很快活,你也是,对不对?”

望着他审视的双眸,楚楚唇瓣微翕,迟疑间,朱棣忽似又不要听她回答了,低头以吻封住她的樱唇。

从昨夜,他便察觉到了她的情绪不高,整个人恹恹的。

耳鬓厮磨之际,朱棣低低喘息:“如眉,我知我并非你的良人......你再给我些时日,让我慢慢淡忘了仇恨,可好?”

......

这场靖难之役打了四年,终于到了决战的一刻了。

此时应天已然全城戒严,护城河上吊桥尽数吊起,墙上旗帜招展,兵丁整肃,路上拒马、铁蒺藜一应俱全。

绵绵的梅雨季节过去,此后再没有一滴雨水,仲夏烈日灼心,晒得人头昏眼花。

中军大帐内,众人着盔披甲,团聚议事。

都指挥使朱能拱手道:“殿下,末将以为当自应天的朝阳门入,一入朝阳门便是皇城的东华门。快马奔袭之下,几个呼吸就能到。只要攻占了皇城,擒杀......”

“咳咳。”副总兵郑亨咳嗽了两声。

朱能终于想起来大家打出的是清君侧的旗号,不是讨伐无道昏君,怎能说擒杀皇帝呢?

朱棣端坐上首,瞥了他一眼道:“继续。”

朱能干笑了两声,重新开口:“反正只要以最快的速度突入皇城,斩杀奸佞,一切都好说。”杀了皇帝,应天就攻克了。

“这法子不错。”游击将军徐详点头称是。话未说完,即刻就被身旁的李睿踢了一脚。

徐详是个莽撞汉子,素来是体格彪悍、敢打敢撞的先锋。莫名被踢,顿时眼睛瞪得如铜铃,张口就骂:“你这杆子,踢我作甚!”

原来这李睿生的瘦削,被人取了个诨号杆子。索性李睿也不生气,只尴尬难安地坐在椅子上,暗骂自己要是再管着傻子,就真是个二杆子。

底下人噤若寒蝉,朱棣反倒开口道:“都是自家兄弟,没什么好避讳的。”

这话一出口,众人便松了口气。

道衍直言道:“从朝阳门入,实则是最好不过的,可朝阳门外却是孝陵。”

太祖及其皇后的安葬之地。

众将即刻分为两派,一方认为从速从快,尽早自朝阳门入最好。另一方则认为不宜打扰太祖安歇。

众人顷刻间吵成一团。

“既然做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买卖,难不成还要遮遮掩掩的?!”

“不好不好,虽是打仗,却以清君侧为旗号,必不能由孝陵入。”

吵吵嚷嚷的声音里,朱棣眉头紧锁。他既以忠臣自诩,便不该在孝陵动兵戈。

战争不单纯是战争,也是政治的延续。

思及此处,朱棣开口道:“弃了朝阳门,再议。”

主将既已定了,众人也不敢违逆他的决定,便只好面面相觑,重新制定战略。

“那要不从正阳门入,再攻入皇城的洪武门或是东、西长安门。”

“不妥不妥,要入正阳门,先得过前头的中和桥或者通济桥。这会儿护城河上的桥全都被拆毁了。”

“那就走东北方向的后湖。”

“走后湖的话,大理寺、刑部、督察院都在那一块儿,根本无法夜袭,还不如直接泅渡护城河呢。”

十七八个人,足足提了七八种方略,俱是围绕着皇城来的。

“走金川门。”朱棣望着舆图,沉声说道。

这法子最初那会儿众将也提过,只是金川门在西,皇城在东,两者距离最远,几乎横穿整个应天城。由金川门入皇城,最是不利。

况且金川门内就是军营,囤积了十万大军及粮草,等于强行攻入金川门后,便要面对十万大军。

自寻死路。

只是朱棣久经沙场,战功卓越,素来有“战神”的威名,他既提出来了,众人也不敢忽视。

朱能一向最是响应朱棣的决策,细细思索了一会儿,开口道:“算起来那十万大军一小半是王爷旧部,一大半是临时从应天周围卫所、当地招募的新兵,若论战斗力,老卒不愿意和殿下打,新兵战斗力又不够。”

只消能瓦解军心,极快便能打下应天。

“况且我等要速攻皇城,不外乎是畏惧十万大军来援,反将我们堵在皇城和内城之间。若能够先拿下十万大军,磨都能磨到皇城开门。”

这话听起来有理,但是--

“前提是能强攻入金川门,还得吃下十万大军!”徐祥不满道。

“怎么,你怕了?”朱能嘲讽他。

徐祥怒目圆睁,斥道::“你这厮,我徐祥怕过谁!”说罢,跪地大声道:“殿下,末将自请领兵三千,强攻金川门!”

众将见他来请令,便也纷纷站起来,唯恐落于人后。

朱棣抬手制止,视线扫过众将,人皆凛然。

他这才道:“令副总兵张远统领东线战事,领东、北路参将赵彝、孟善各三千人马。”

“令游击将军徐祥领一千游奇兵为先锋,佯攻正阳门。”

“着都指挥室朱能领兵六千,占龙江造船所,乘夜渡河,于戌时三刻强攻金川门。”

众将一一领命而去。

待到戌时初,朱棣 头戴锁子盔,身披黄铜兕甲,腰束牛脂皮鞓带,手执长槊,横戈跃马,率军六千,直奔金川门而去。

朱能经历大小战役无数,见状也不免忧虑道:“殿下坐镇中军大帐即可,何至亲临此地?”

朱棣解释道:“此番三万士卒,俱是精锐。金川门一战,格外重要。若能成功,那便是毕其功于一役。”

朱能琢磨了一番,不解道:“今日打不下来就明日打,左右除了应天那十万大军,外头都是咱们的人。”

朱棣摇摇头:“错过今日便再也不会有这般好时机了。”

时机?今日是什么特殊日子吗?朱能越发茫然,正欲再问,却见朱棣已打马疾驰向前。

漆黑的夜色里,六千人的队伍,借着月光的掩映,沉默地行进在路上。

及至十里之外,朱棣勒马道:“朱将军,照军令行事。”

朱能点了点头,即刻率军一千,马裹蹄,人衔枚,直奔金川门外。

朱棣带着五千兵士,充作援军断后,目送对方离去。

朱能跟着朱棣从北平一路辗转,在漠北打过胡虏,在四川平叛,还去湖广剿过匪。他打过许多硬仗,最惨烈的一次,是在东昌,与朝廷军血战,只活下来十几个兄弟。

来之前朱能就做好了准备,应天城高池深,粮草充足,此等坚城,他这一千人马想啃下来,堪称做梦。故而朱棣令他攻城,多半是一场硬仗,他亦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可他没有料到,这场攻打应天的战役会以这种方式结束。

戌时三刻,月明千里,华光如水,朱能率军来到金川门前,只见城楼上旗帜招展,却半分动静皆无。

朱能久经沙场,本能地觉得不对劲。就在他打算遣一名斥候上前查看时,却见前方漆黑的城门处传来咯吱咯吱的声音。

他听出来了,那是门后绞盘在动。

然后,城门开了很小很小的一条缝。慢慢的,那缝隙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朱能瞠目结舌,脑袋嗡嗡的,本能地想起了朱棣那句:“今日时机不可错过。”

下一刻,朱能举刀嘶吼道:“城门已开,随我冲!”

千余人马中骑兵一百,其余皆是步兵。马匹疾驰之下,闷雷一般的轰隆声,夹杂着士卒弃枚之后的嘶吼、喊叫,直奔金川门后大营。

朱棣驻扎在十里之外,估算一番时间,约摸小半刻钟后率领剩下的五千人马疾驰而去。

十里的路,奔马何其之快。朱棣到达金川门后,眼见城门依旧大开,内里传出厮杀之声,拔刀厉声道:“众将士听令,随我冲!”

五千余人分为数个百人队,一批一批迅速入城。

寻声而来的守军被杀,骑兵来回疾驰,制造骚乱以造成守军营啸,士卒高呼:“应天城破,跪地不杀!”

黑夜里,六千对十万,看似不可能,然则十万人马并非精锐,加之猝不及防、士气不足、营啸等原因,光是投降的就有四五万,其中因营啸互相砍杀、踩踏致死的就有数千人马,还有乘夜逃散的、战死的......满地都是残肢断臂。

这场战役至天明时分彻底结束。

朱棣立在中军大帐内,面前翘头案上摆放着两颗人头,一颗是应天总兵彭敬的,一颗是监军太监梁振的。

就在朱棣低头确认二人样貌时,只见朱能步入大帐,浑身是血,粘稠的鲜血早就板结,糊在盔甲上,咧开嘴想笑,又觉得不得劲,只好抱怨道:“殿下,这仗打得好没意思。”

朱棣扔了手中卷刃的大刀,将人头放进匣子里,淡淡道:“赢了总是好事。”

应天城坚,城中常平仓内还储有大量粮食,这样的城池只能靠内部攻破。

“殿下,那城门到底是谁打开的?”朱能心里跟猫爪挠似的。

“李景隆和谷王朱橞。”

朱能睁大了眼眸,有些疑惑道:“此二人何时成了细作?”说完便恍然大悟起来,金川门正是这两人所守。李景隆素来贪生怕死,那谷王又一直对建文帝削藩一事心存不满,如今见燕王势大,这两人索性一起投了燕王。开金川门,正是此二人的投名状。

前次随庆成郡主议和的时候,这两人也一并前来。想来便是那次,王爷说服了二人为己所用。

如此才不费吹灰之力,攻克了本以为要损兵折将无数才能取下的城池。

“好了,”朱棣打断了朱能的回想,开口道:“你速速去寻道衍大师,清点俘虏、粮草、财货等等。”

上一章 第八十四章 白虎戏朝 穿越时空的爱恋之情定三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 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