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零下三十度,站岗的小兵只穿一件中衣,外面套棉甲,竟觉得后背微暖。
小兵摸着甲面,喃喃一句:“这哪是棉甲,这是在身上穿了个火盆啊。”
【南疆·染坊镇】
以往因为隶属竞争不过大作坊的小染坊主马三,如今成了商会“技术共享池”里最活跃的学徒。
他用三成的“航线金”换到了一套低阶恒温阵图纸,连夜改装染缸。
过去要烧八捆柴才能升温的靛蓝染,如今只用一捆柴,颜色还更匀。
马三把第一批新染的布挂在门口,布角绣着小小的飞舟纹。
路过的行商停下脚步:“这布色亮得跟江水一样,多少钱?”
马三咧嘴笑:“统一价,童叟无欺。您要一万匹,飞舟三天后给您送到您家。”
【西境·驼队】
驼铃叮当,商队头领哈里克第一次把飞舟运来的“云上锦”带到绿洲集市。
西境商人捧起一匹,对着阳光看——经纬间竟藏着极细的银线,像流动的星屑。
哈里克得意地用半生不熟的官话说:“商会出品,假一赔十。你要的驼队三个月路程,飞舟七天就到。”
西境商人当场签下三年合约,还把自家最上等的羊毛回赠,说:“这买卖做得踏实。”
【投诉驿站·商会总部】
黄昏时分,驿站门口排起了队。
不是退货,是来“报喜”。
一位老妪拄着拐杖,把一包手帕递进窗口:“闺女说这是商会最便宜的粗布,可我洗了八回,颜色一点没褪,比我年轻时嫁衣还结实。我来谢谢你们。”
窗口的书记员笑着给她盖了个“五星好评”章,顺手把老妪的故事记进《商会月报》。
第二天,这个故事就印在了飞舟返程时派发的小册子上,标题是——《一匹粗布,暖了北疆一个冬天》。
因为有了九宝纺织商会,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肉眼可见了纺织业的繁荣。
日月城外的飞舟起降坪,每天清晨都会升起一排蓝底白纹的飞舟,像一群归巢的鲸。
它们带走的,是统一规格的布卷;带回来的,是各地商贾的订单、农户的笑脸、将士的谢帖。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先是布市。
飞舟航线织成的第三个月,日月帝国上至皇城、下至边陲,布价像被尺子量过一样齐整,色差、缩水、掺假成了过去式。
百姓买布只认“九宝纺织商会”的蓝标,因为他们知道,买商会的产品,保质保量,就算遇到差品也可以退货。
商贾们把飞舟航线称作“财神跑道”。
再是朝堂。
太子徐天然终于不再“装死”。
他先是在议政殿上“偶然”提起飞舟航线对国库的增益,又“恰好”路过纺织厂剪裁仪式,最后连皇城花会都选在宁糖糖巡视仓库的时辰召开。
每次“偶遇”,太子殿下都穿月白色常服,袖口绣着极浅的花纹,端的是温润如玉。
他会在飞舟起降坪前驻足,抬头望天,轻声道:“宁小姐的能力,连孤都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