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声是在晨跑时发现异常的。
便利店电视正播放早间娱乐新闻,主持人用夸张的语调念着通稿:“...某J姓男星疑似遭金主抛弃后资源骤降,近日被拍到独自乘坐经济舱...”
他压了压棒球帽檐,继续匀速慢跑,但手机开始持续震动,屏幕堆满消息提醒。
回到出租屋时,未读信息已积攒到99+。
最早是凌晨三点,某个合作过的场务发来截图:“季老师,论坛有人在扒您用DE资源的事。”
截图来自知名八卦社区,热帖标题耸人听闻:《八一八某资源咖如何从顶流坠入素人圈》。发帖人自称“业内知情人士”,用缩写和代号暗示J姓男星,配图是马赛克处理的机场背影——那是他上周去《逆流》剧组的路透照。
帖文罗列“证据”:从四年前突然签约DE,到近期乘坐经济舱、入住快捷酒店,甚至放大他路边吃盒饭的照片,配文“落魄至此”。
最致命的是几张模糊的宴会旧照,其中他与顾行川并肩站立的画面被红圈标注,暗示“特殊关系”。
季声平静地煮咖啡,翻阅不断更新的爆料。
九点整,营销号开始同步推送类似内容,#德不配位#话题悄然爬上热搜尾巴,有账号翻出他去年拒绝某综艺的旧闻,扭曲成“耍大牌遭封杀”。
十点,第一个合作品牌打来电话。
市场总监语气委婉:“季老师,我们下季度宣传计划可能调整...”通话背景音里有键盘敲击声,像在实时监控舆情。
午间,某娱乐周刊发布“深度报道”,引用“前DE员工”爆料称J姓男星“拍戏必须住五星级”“台词靠提词器”。
配图是他拍《逢春》时房车外的照片,但巧妙裁剪掉了同期入住的整个剧组。
季声点开报道里的“证据图”,认出那是DE宣传期统一安排的住宿。当时顾行川说:“排场也是商业价值的一部分。”
下午形势恶化。有匿名账号放出剪辑过的音频,是他拍《夜色温柔》时与导演讨论戏份的片段。
原始对话关于角色理解,剪辑版却像在抱怨“戏份太少配不上咖位”。话题#演员的自我修养#被水军刷上热门,评论区充斥“糊作非为”的嘲讽。
黄昏时,辰星陈总来电:“老季,平台方建议《逆流》宣传期暂缓你的单人行程。”背景有纸张翻动声,“当然,剧组绝对信任你...”
季声打开《逆流》官方账号,发现最新剧照里他的单人镜头被替换成集体海报。弹幕网提前上线的预告片里,他的台词被消音处理。
夜幕降临后,黑料升级到刑事边缘。
有账号称J姓男星“税务问题遭DE弃保”,配图是模糊的税务局大门照片。虽未直接点名,但关联词条精准指向他的姓名。
晚十点,裴聿发来沣林星空照片,附言:“欲戴王冠”季声回复:“早卸货了”
他继续修改新戏台词本,直到凌晨发现手机死机——某八卦APP推送了P图:把他拍公益广告时探望尘肺病人的照片,与顾行川去年捐款的新闻拼接,暗示“洗钱合作”。
充电开机后,收件箱堆满媒体采访邀约。最上面是DE公关部统一声明:“关于前艺人J某的个人行为,我司不予置评。”官方措辞,但发布时机精准得像补刀。
季声关掉手机,推开窗户。
夜风裹着隔壁的炒菜味涌进来,楼下夜市摊的喧闹声真实刺耳。
他想起去年此刻,类似的绯闻会在萌芽期被DE扼杀,通稿盖楼比黑料爬升更快。
现在他是裸身站在箭雨里。
但奇怪的是,掌心结痂的烫伤突然隐隐作痛——那是拍《逆流》时被机床烙下的。
真实的伤口,比屏幕里万千虚妄的刀剑都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