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注解前,建议先看一遍原文哦~)
《未以期的人生》前言:
这篇文章是易懂的,所以不多说了。
(这篇我写的不怎么好)
《陈醋》前言:
这篇文章也是来源于灵感,不同的是,这是写完作业后写的,以当时的心态而言,我更多的表达了一种我在学校的状态(这部分是相对易懂的),但前文和后文均存在暗喻,我这里主要解析这两部分。
注:该注解只表现当时作者状态和心境遭遇,不代表一切!
我们再次回忆下陈醋前部分的结构:
我先描写了一片花海,后写了研究所的生活(枯燥),然后写了少年去往更高一级研究所,研究内容越来越深奥、难懂。[建议去看原文]
第一段,我描写了一幅花海之景,即简单代过了少年的童年(即无忧无虑)。第二段,通过“假花,纸花”等”暗讽了我个人的精神状态。(当然,还有一些,不能说出来,需自行体会)。
然后,第三段,通过学“花的DNA”,却从未在花上看见过,暗讽了学校知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状态,和我对未来的担忧。
第四大段,我写了在“花之国”,“花海”和“研究所”是无上的,优美的,可少年却从未体会到过,这里主要暗喻了一种当前现象,(所有现象都是作者个人见解,不代表本人任何倾向),即到了青春期,孩子与家长互不理解。“从少年从未体会到过” 可知:即孩子有学习压力,家长不太理解。
第五大段,这个不用我说了吧,很简单就能看出来。
前部分的解析到此为止。
中部分比较易懂,(毕竟写的大部分都是我本人经历),不过;嘲笑者”这个中段最常出现的名词,我有必要来详细说说。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不尽相同,交朋友及选择真心朋友的方式也不会相同,这里,作者仅发表个人观点及看法(别抬扛)。
从少年(中段)的经历中,我想表达的无非是一个观点:没事少嘲笑别人,大家都有学习压力,但别用这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发泄。
当然,我这里的嘲笑不等于开玩笑,朋友们聚在一起开玩笑是正常情况,但要把握个度,开大了别闹成事故了。
我这里所说的“嘲笑者”和“开玩笑的人”有本质上的这别,嘲笑者指的是那种开玩笑不赚事大,天天有事没事就嘲笑别人(可能是别人以前的笑话或外号),被人骂了还一脸不屑的人,这种人,才是我讨厌的“嘲笑者”。(也是中段中指的嘲笑者)。
中段注解完了,接下来我们看看后段。
后较主要讲的是,少年变为青年后,也变成了嘲笑者。
这里我有一部分想表达的是暗讽社会压力有些过大,把一个反对嘲笑者的人(青年),最后也同化为了嘲笑者。另外一大部分,是借青年被同化的例子,倡导读者不要在繁重的学业及社会压力下被同化成为嘲笑者。
深层主旨:嘲笑者是可悲的,因为他们把快乐建立于别人的痛苦之上,每一天都为了别人而活着,很少有冷静的时刻,每一天都很“忙碌”。
所以,我劝大家做一个冷静的人,别让压力压跨了你,理性做人,感性做事,别当一个只会快乐于别人痛苦之中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