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与书煊桐的相遇,是在图书馆。
寒假悠悠漫长。
无所事事的空虚感占了上风。
想着或许书本能填充这空白时光,我便动身去了静谧的图书馆。
阳光透过穹顶的玻璃,斜照下来。
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木质的沉静香气。
偶尔翻动书页的细碎声响,是这方天地里唯一的节奏。
我在一排排高耸的书架间游走,不知不觉来到了理工类书籍的专区。
空气里似乎都多了几分严谨理性的气息。
我打了个小小的哈欠,驱散困倦。
继续漫无目的地浏览。
一本书别致的封面设计,抓住了我的眼球。
深海蓝的底色上,几道流线型的金色公式,如同星座轨迹般错落闪耀。
好奇心被勾起。
我歪了歪头,伸出手。
指尖刚搭上书脊——
一股反向的力道也同时从对面传来。
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
我心下微诧,不由地皱起了眉。
顺着书架的缝隙向另一侧看去。
书架的对面,书煊桐显然也拿到了这本书。
他正低着头,手指捻开书页专注地翻阅。
他似乎察觉到对面的目光。
他的动作顿住,抬起头来。
隔着一排冷硬的书脊和薄薄的书页。
他温润的目光与我带着困惑的视线,穿越了这微妙的屏障,再次交汇。
他的动作完全定格。
脸上表情淡淡的,一时间失去了下一步的动作指令。
书架之间的狭窄空间里,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安静。
时间在沙沙的翻页声和图书馆特有的微尘浮动中悄然流逝。
许久。
他似乎终于找回了语言系统,略显局促地抬手挠了挠耳后。
书煊桐的声音放得很轻。
他带着犹豫和试探,轻轻将书朝我这边推过来一点点:“那个,你要看的话——”
他停顿了一下。
眼神清澈诚恳。
“你拿去。”
我低头看了看这本让我好奇的书,又抬眼看了看他。
他脸上依旧没什么明显的表情波动。
书煊桐是骨子里的清冷内敛,还是此刻在陌生环境里的社恐?
我分辨不清。
他这笨拙的示好,是想弥补上次蛋糕店的事情吗?
我轻轻摇头,声音在这安静的环境中更显清晰:“你看吧,我不感兴趣。”
言罢。
我飞快地偷瞥了书煊桐一眼。
猝不及防。
又撞入了他依旧安静望过来的目光里。
几秒的无声对视中。
仿佛有细小的电流窜过心头。
我倏地转过身。
快步走向下一个书架。
心跳在图书馆的静谧里,擂鼓般清晰起来。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认识”书煊桐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在高三那年的最后一次分班。
我毫不犹豫地在选科单上勾了文科。
分班名单,贴在布满细密雨滴水痕的公告栏上。
我挤在吵嚷的人群里,目光掠过密密麻麻,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心底无声地松了口气。
好啊。
再也不用每天早上怕迟到,而亡命般冲刺四楼了。
新分配的教室在一楼。
推开教室门,一股喧闹声浪便涌了上来。
窗外。
早春的阳光被嫩绿的新叶筛过,在课桌上投下斑驳跳跃的光点。
一些人早已相熟,凑在一起交换着假期的见闻。
更多的新面孔则在谨慎地试探交流。
空气里混合着淡淡的粉笔灰味。
还有少年人身上特有的蓬勃朝气。
我在教室偏后的区域,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摊开一本书,百无聊赖地翻着。
窗外有麻雀在枝头啾喳,搅动着初春的慵懒。
就在暖洋洋的空气,快要把我的睡意烘托出来时,耳边,响起了桌椅摩擦地面的声音。
书煊桐背着略显沉重的双肩包,很自然地将书包搁在我旁边的空椅子上。
然后。
他拉开椅子,坐了下来。
窗外的阳光,勾勒出他专注侧脸的轮廓。
我眨了眨眼睛,并未刻意回避目光。
我心中有个声音清晰又笃定:“他一会肯定会回头。”
果然。
书煊桐整理好桌上的书本,动作自然地侧过了身子,目光习惯性地扫过新同桌的脸。
当他的视线清晰地捕捉到我的面孔时。
少年人意气风发的平静,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骤然碎裂。
他眸底闪过一丝极其细微,却清晰的波动。
是惊异。
是难以置信。
还是别的什么?
随即。
一丝他自己可能都未曾察觉的,极淡的笑意。
犹如水底升腾的气泡。
悄悄晕染了他原本清冷的神色。
在那张俊朗的脸上停留了片刻,如同窗外偶然落在书页上的光点。
他大概想起了,前两次那啼笑皆非的“巧遇”,眼神里多了点窘迫和玩味。
他不动声色地转回了身。
只是微微挺直了脊背,重新埋首于课本,专注得如同方才那小小的波澜从未发生。
教室里依旧喧闹。
窗外的春光依旧明媚流转。
只有我们之间。
在这桌角狭小的空间里。
一个短暂交汇的目光。
留下了这个特别的春天里无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