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二年春,林依依的轮椅碾过刚解冻的田垄。
她弯腰抓起一把土,指尖搓了搓,皱眉:“太贫瘠。得想办法解决土壤的肥力。”
随行的农官苦笑:“大人,北地十年九旱,能种活麦子就不错了。”
“大豆可改变土壤,这块地按照我划出的区域种豆类植物。”林依依从轮椅暗格取出一个布包,层层揭开——几块红皮根茎滚落掌心。
“此物名'红薯',耐旱高产,跟叶皆可食用。”她将块茎递给老农,“试种。”
老农半信半疑地接过,两月后,其苗如藤蔓,林依依带着农户剪苗扦插,三个月后,那几个红薯长出的藤蔓竟可扦插两亩地,入秋收获,竟结出累累硕果!开挖当日,林依依亲自下田,轮椅陷在泥里动弹不得,索性拄杖而立。
“大人!您的腿...”
“无妨。”她削下一块生红薯咬了口,清甜汁水溢满唇角,"传令各州:凡垦荒种薯者,免三年赋税!”
林依依将红薯藤以及适合留种的红薯妥善储存,预备来年育种。
“大人,这红薯若真能推广,那荒年也不怕了。”水月的声音带着几分轻快。
“还不够,大齐的粮食品种还是太少了。”林依依想到后世那些高产粮食,“还得去寻其他地方的物种才行,看来得跟欧阳铁找点事做了。”
司农衙门的告示贴遍港口:
“凡携海外新种入大齐者,赏银百两——玉米、土豆、南瓜尤佳。”
一时间,商船竞相出海。有个南洋商人献上一筐黄澄澄的"金瓜籽",林依依当即将自己御赐的金步摇折价相赠。
“大人,这...…”水月欲言又止,这金步摇可是当今陛下亲自设计的样式,大齐仅此一支。
“金饰死物,不如活种。”她亲手将瓜籽埋入官田,每旬必仔细打理,记录其生长周期,秋后收获的南瓜竟有磨盘大,蒸熟后甜香扑鼻。萧凌辰微服来尝,连吃三块,当即下旨,“推广各州!”
玄剑山庄内,欧阳铁对着图纸抓耳挠腮:“你要的铁犁,根本不合常理!”
林依依指着图纸:“加个曲面犁壁,翻土更深。”
"再加个调节杆?"欧阳铁突然兴奋起来,"对!这样能控深浅!"
三个月后,第一架"曲辕犁"问世。试用当日,老农一犁下去,惊呼:“这比耕牛还快!”
林依依执笔:不能总靠天吃饭,这水利工程还是得跟上,该让萧凌辰给工部分派些活计。这蓄力也得跟上,普通百姓没有耕牛,可由官府专门畜养,在租给百姓,租金……租金可让百姓以服徭役抵工,这样也能解决百姓长期想办法逃徭役的问题。
永和三年,各地官衙前摆出奇怪告示:
“租官牛一头,服徭役一月——修渠筑路,抵银三钱。”
起初无人敢信,直到有个瘸腿老汉颤巍巍牵走耕牛,秋后果然只去河堤干了三十天活。消息传开,百姓蜂拥而至,各地水利工程竟比往年快了三倍!
萧凌辰巡视河工时,见堤坝上刻着“永和三年,林公租牛民筑”,不禁莞尔:“林卿,你这买卖划算。”
林依依望着滚滚麦浪,轻声道:“陛下,这才刚开始。”
远处田埂上,几个小女孩正用树枝在沙地上学写"红薯"二字——那是鼓城书院新设的"田头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