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的风,总是传得很快。
不过短短半月,北离皇后易文君的名字,已如惊雷般响彻天下。
——她用惑音攻唤醒入魔的魔教宗主叶鼎之,三言两语化解一场浩劫;
——她携青冥琴驰援岳雷山前线,十二道音波虚影横扫千军,助琅琊军大败南诀;
——她的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更是被无数江湖儿郎奉为圭臬。
茶馆酒肆里,说书人拍案惊堂,将她的故事说得荡气回肠;江湖客举杯共饮,赞叹这位曾经的“天下第一美人”,如今竟以音律入道,一剑惊鸿。
“琴剑仙……”有人低声念着这个新起的称号,眼中满是向往,“听说她年少时,就梦想仗剑江湖。”
“可不是?”另一人笑道,“比起称呼她为皇后,琴剑仙更适合她。”
雪月城中,李寒衣擦拭着手中的剑,听着弟子们议论纷纷,唇角微不可察地撇撇嘴;虽然易文君间接救下父亲,可她对其并无好感,甚至有些不屑。
唐门内,唐怜月指尖把玩着一枚朱颜小箭,听着院外唐门弟子小声说她的故事,眸光晦暗不明;
百晓堂内,姬若风执笔记录江湖事,在“易文君”三字旁,轻轻添了一行小字——
[琴剑仙,琴剑惊鸿,天下无双。]
而此刻,望城山,云雾缭绕。
易文君拾阶而上,瑾宣等人紧随其后,却被她抬手止住:“瑾宣,我想独自走走。”
瑾宣欲言又止,最终垂首停下脚步。
山门前,一位白发白须的老者静立等候,道袍随风轻扬,仙风道骨,正是望城山掌教——吕素真。
“娘娘远道而来,贫道有失远迎。”吕素真含笑作揖,声音温润如古钟。
易文君眸光微动,传闻吕素真能窥天机,预知未来,她倒有几分兴趣。
“吕真人。”她唇角轻扬,“听闻您能卜算天命,不知可否为我一观?”
吕素真捋须一笑,掐指闭目,片刻后睁眼道:“娘娘大劫已过,天生凤凰命格,终会得偿所愿。”
易文君眉梢轻挑——得偿所愿?她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正欲开口要求四处游览,吕素真却已侧身让路,指向远处一片粉霞:“娘娘的有缘人,在桃花坪。”
易文君刚想追问,却在抬眼触及吕素真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眸时,生生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桃花坪上,落英缤纷。
赵玉真于花树下等待桃树长出桃子,风吹来紫袍翻飞间,粉白花瓣纷纷扬扬。
忽然,他闻到一缕清冷幽香。
风过桃林,粉白花瓣如雨飘落,赵玉真蓦然回首,在花雨尽头,一道身姿绰约的身影静立,衣袂被山风轻轻拂起,似要乘风而去。
——那是他此生见过最美的风景。
一名女子站在桃树下,青丝半挽,流苏轻垂,摇曳生姿。额间一点细钻,添了几分清丽。她抬眸望着,那秋水眸里映着满山春色,却又仿佛什么都不入她眼。
赵玉真怔在原地。
他曾听师父说,朝花夕拾,最是煞风景——花已非朝时之花,人亦非朝时之人。
可这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永远会是此刻的自己,而她……
就是那朵永不凋零的桃花。
“你是谁?”易文君明知故问,嗓音如山涧清泉。
赵玉真耳尖微红,连忙收剑行礼:“在下赵玉真。不知姑娘……”
话到一半,他忽然顿住——眼前之人,莫非是那位名动天下的北离皇后?
易文君看出他的迟疑,却不点破,只缓步走近,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桃花:“我叫易文君,吕真人说我的有缘人在桃花坪。”
她指尖轻捻花瓣,抬眼时,恰好对上赵玉真清澈如少年的目光。
——干净得让她想要拉他入红尘欲海。
赵玉真被她这一眼看得心跳如鼓,慌忙垂眸:“易姑娘若喜欢,我……可为您折一枝。”
易文君笑了:“好啊。”
她本就生得极美,这一笑,更让满山桃花黯然失色。
赵玉真只觉呼吸一滞,匆忙转身去折花枝,却连指尖都在微微发颤。
有些人,只需一眼,便误了终身。
远处,瑾宣立于山道转角,冷眼望着桃花坪上的两人。
他太了解易文君——她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微笑,都带着目的。
而这次的目的……
瑾宣攥紧袖口,莫非是赵玉真?!

Mo琳琅感谢 時祈祈 送的700朵花,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