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综影视:我栖春山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观影体  论坛体     

大秦(93)

综影视:我栖春山

李牧降了。

他自己倒是还想再垂死挣扎一下,但赵葱和颜聚二人虽然能力一般般,却也不是个瞎子。

代地黎庶逐渐从地动、大旱、饥荒中恢复过来,是好事,他们虽然不舍得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给黎庶,但如果李牧有这个本事,他们也不会非要搞个破坏什么的。

毕竟,代地的赋税还是很香的。

但问题是,你李牧不能让秦国的人来帮忙赈灾救民啊!

赵葱和颜聚惊呆了。

他们两个是不相信的所谓李牧与秦国勾结的话的,赵王迁的德行和郭开的属性,只要不是傻子心里都有点数。

因此,他们二人低调地到了代地,打算和和气气地跟李牧交接了兵权,然后让李牧去邯郸跟郭开对质、他们领着大军南下,等李牧跟赵王迁证明了清白就回来领兵。

只是二人万万没想到——

他们刚进代地,还来不及感慨李牧不仅治兵有道,连安民也很有一手,就撞见孩童趴在地上拿着树枝学写字。

还不是他们的赵国的字。

巧了不是?

作为赵国的近支宗室,又是能在这种时候被赵王迁派来取代李牧,赵葱是极得赵王迁看重的,自然也对秦国发出的公文字体十分熟悉。

这是秦国的文字啊!

更甚者,还不是从前的秦文,是秦国最新整理、推广的秦楷。

赵葱:“……”

试问,究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赵国的孩童才会学习起秦国的文字?

天塌了!

他李牧这个浓眉大眼的,竟然真的跟秦国有勾结,暗戳戳地带着代地都降了秦国啊!

郭开这次竟然没说谎!

你降了,他怎么办?

他姓赵,是赵国王室的近支,还没有隔壁韩非那样让秦王和秦太子都看重的才华,若赵国亡了,他讨不了好。

赵葱迅速下定决心。

不能让李牧降秦,更不能让他带着代地的军队和黎庶降秦。

于是他压抑住发现“李牧投秦”这个真相的愤怒与慌乱,和颜聚二人作出无知无察的模样,大张旗鼓地打着赵王迁的旗号去面见李牧。

既是宣读密旨,在场的除了赵王使者,便只有李牧和几个副将,赵葱和颜聚便打算趁着李牧不备、挟制住他。

李牧没有反抗。

然而正当赵葱和颜聚挟李牧以令代地军队,刚“拿到”兵权,就准备在代地大肆捕杀“通秦”之人、将叛徒清洗干净再整兵南下时,被挟持的李牧心下一凉。

“我与将军打个赌吧。”

半张脸拢在夜色中的青年含笑道,“若赵王迁的使者只怪罪将军而不牵连代地黎庶,那我等便退出代地、战场上见,若他们准备在代地大肆清洗,那将军便随我归秦,如何?”

怎么会不牵连呢?

如何会不牵连呢?

既领代地大军南下抗秦,不先一步清理了其中的通秦之人,岂非刚到战场就要倒戈相向?

至于代地黎庶……

谁知道里面有没有秦国间谍?

一群胆敢背叛赵国的贱民,若不杀之,难道要等他们也跟那群暴民一样犯上作乱吗?

在以司马尚为首的代地将士和黎庶与挟制李牧的赵葱、颜聚僵持之际,悄咪咪混入人群中的张良放了支冷箭。

“咻——”

虽然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这支箭射歪了,没能要了赵葱的性命,但,本就紧绷的场面迅速失控。

司马尚为护李牧受了轻伤,赵葱、颜聚一行人当场横尸。

李牧:“……”

杀赵王使者,再无退路了。

*

“殿下。”

傍晚时分,一早就收到飞鸽传书的吕不韦终于在晋阳城外迎到了神采飞扬的太子殿下。

“吕师!”

她高居马上,笑意盈盈地冲吕不韦眨眨眼,“我怎么感觉吕师似乎有些不太欢迎我呀,这可真令人伤心呢!”

“臣岂敢?”

秦王不在,又是对着自家亲亲弟子,说起话来自然随意许多。

“只是如今赵地尚未平定,王上怎么让殿下往晋阳来了?”

若非顾忌着君臣之别,文信侯真的很想吐槽一下秦王——

王上啊,您难道忘了,几个月前殿下才在陇西犯险,气得您把她给禁足么?这才多久啊,就又把人给放出来了?

“在咸阳待着无聊嘛。”

知韫翻身下马,整了整衣裳,才笑嘻嘻道,“我长这么大,一直都在关中打圈儿,还没有跨过大河呢,反正等邯郸城破,阿父也要亲自过来的,只是先行一步而已。”

“……殿下毕竟年少。”

吕不韦无奈笑道,“臣向殿下这般大的时候,亦只见识过濮阳一地的天空,等到长成,才南来北往地行走。”

“少年时安稳长大,青年时走南闯北,虽辛苦劳累些,却也能见识到不同风光以增长阅历,等到壮年,又与大父君臣相得、云龙鱼水,一展胸中宏图、得享高官厚禄。”

知韫跟着吕不韦一起往城内走,轻笑道,“如此,其实也不失为幸事、乐事。”

也算什么都见识体验过了。

这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人从生到死都被困在方寸之地,或许,他们唯一能离开家乡的机会,就是去服兵役、徭役,这一去,或许回得去,也或许,就再也回不去。

“殿下还漏下一句。”

吕不韦捋了捋须髯,笑呵呵道,“晚年时,又能一连遇上两位经天纬地的主君,不仅可见我大秦成就千秋伟业,亦能安享晚年,如此人生,已无憾事矣。”

虽然他永远不会后悔入秦,但,能安享晚年,总是不死的好。

他还想见见天下一统的那日呢。

“这倒也是。”

知韫失笑,“不过,君与臣,相辅相成罢了,我呢,唯一值得称道的好处,就是有几分本事,又足够年轻。”

特别适合当二代目。

不过她也没接着往下说,要不然跟自夸似的,只问道,“我这一路上都没看过军情奏报,眼下什么情况?”

“代地、雁门已定。”

吕不韦道,“北路的王翦攻占了太行山东麓,南路的杨端和越过了漳水长城,正南北两路夹击、进克邯郸。”

他先大致说了正面战场上的情况,又笑道,“殿下的这一出深入敌后,倒也颇有奇效。李牧降了,那些赵地的贵族豪强为了不撞上刘季的起义军,可是尽心尽力。”

但即便如此,起义军所过之处,也有无数贵族豪强被屠戮,所得金银财宝、地产田亩无数,也利于秦国统治。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听闻了一连串的捷报,太子殿下不禁翘起了唇角,又问,“李牧降了?那云中的庞煖呢?他老人家总不会还打算跟咱们负隅顽抗吧?”

老人家八十多了,不至于吧?

“并未。”

吕不韦微微摇头,“据张子房传来的讯息,李牧给庞煖去了信,庞煖虽未有回复,但云中至今唯未有异动。”

既如此,也不必逼迫。

云中的部队若要南下,要么过雁门、走代地,要么过雁门、走太原,无论走哪一条路,他都无法去救援邯郸。

当然,如果他还能上马的话。

想想也怪辛酸的。

哪怕重权、恋权如吕不韦,一想到八九十岁的年纪了,不仅不能退下来安享晚年,还要为国家镇守边境、抵御胡人,也只有一个念头——

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毫无希望可言,不如死了算球。

“那就先不管。”

知韫完全没有去云中的意思。

别说云中,在邯郸没有攻破、赵国没有覆灭之前,她连李牧所在的代地都不打算去。

将心比心,以己度人。

才玩了一出携代地黎庶以令李牧,万一他转过头就给她来上一出携秦太子以令秦王呢?

没必要弄点意外出来。

“我与阿父说好了。”

她提起正事,“等到邯郸城破、诸事皆毕,我就留在关东治理赵、韩二地,阿父的意思,是让我驻于洛阳。”

洛阳属三川郡。

不过不是三川郡的郡治。

三川郡的郡治在荥阳,它是秦国攻灭关东六国的桥头堡,修建于广武山上的敖仓更是离荥阳只有十五里。

“殿下想更三川郡治?”

吕不韦道,“洛阳为周之故都,若为郡治倒也妥当,只是当年先王将其赐予我为封邑,便无法再为郡治了。”

自庄襄王元年,至秦王政九年,十余年的时间里,洛阳都是吕不韦的封地所在。

“不着急,以后再说。”

知韫轻轻摇头,“只是我想着,咸阳毕竟地处关中,论起控扼关东,比不得洛阳方便。”

这也是同样起于关中镐京的周武王和周公旦选择在洛邑修建成周并作为辅都建设的原因。

在保证关中老底子的基础上,以天下之中的洛阳为辅都,无疑能最大程度地扩大周王朝的集权半径和影响力半径,也即内服、外服范围。

虽然她不太喜欢周王朝,但不妨碍她汲取它的经验为几用。

两都制,挺好的。

左右秦国立国以来,迁过那么多都城,多一个陪都不痛不痒。

“洛阳从前是吕师的封地,想来吕师对洛阳也十分熟悉。”

她转头对吕不韦道,“我想请吕师在洛阳辅佐我,毕竟,我大概不会长时间停留,有吕师坐镇我也放心。”

而且吧……

某种意义上,她和吕不韦的政治思想还是很贴合的——

依天时、人情、地利,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为基调,兼儒、墨,合名、法,融兵、农,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讲究的就是博采众长!

“唯。”

吕不韦明白她的意思,笑道,“臣必倾尽所有以辅佐殿下。”

这可是他的亲弟子!

*

春枝暮老吕:我又幸福了.jpg

上一章 大秦(92) 综影视:我栖春山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大秦(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