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二月,天气回暖。
新草吐露嫩芽,乡野小径覆上新绿,春风携着生机拂过田地,与穿行于田垄之间的农人们一起,将种子播洒。
踢踢踏踏的马蹄声愈行愈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们倒也未有什么惊慌之感,只是从田地中直起脊背、抬头望去,见是一行被黑甲卫士簇拥护卫着的少年人,一张张布满风霜的面容不禁染上惊喜。
“殿下回来了?”
“上个月还听说殿下去了云中哩,没想到这个月就回来了。”
“那是,赵地怎么跟咱们比?我听说王后是郑国的公主,郑国从前不就是咱们这儿?”
“咱们不是韩国吗?”
“你傻啊,当年不是咱们韩国灭的郑国?那咱们从前也是郑人啊!”
“郑国没了好多年了吧?”
“你管这么多干什么,反正殿下跟咱们是一家人就对了。”
“……说的也是。”
“听说是匈奴人南下,李牧将军打了大胜仗哩,应该抓了不少匈奴人吧?真好,赵地应该又能修不少水渠了。”
“啥时候才能给咱们也分一些匈奴人来啊?诶,白沙里那边说要修水堰,说了一年多了也没个动工的影子。”
“做梦呢,赵地都不够分。”
“知足吧,殿下那是爱惜咱们,才没让咱们去修,若不然拿咱们的命去填,啥水堰修不成?等着吧,眼下咱们里都挖了井、修了水沟,不赶上灾年就少不了水用。”
“你这话说的,他们赵地能打匈奴,咱们韩地就不能打了?大不了咱们也去打,把匈奴人分咱们一半就行。”
“那其它国家来打咱们怎么办?”
“……”
那真的是很不懂事了。
几个凑在一堆的汉子虽然没说话,但满脸都在骂骂咧咧。
匈奴人多好用啊?又能挖渠又能修路又能开荒田的,一个人能当两个使唤,把活干完了,他们不就不用干了?
真是耽搁事儿!
“今年的天倒是不错。”
知韫翻身下马,蹲下身子拾了一捧土捻了捻,神色满意,“大约能有个好收成了。”
因着冬春时候,在云中一带计划了一次大动作,她去年过年都没回咸阳,反而是在云中一带过的,如今事了南下,想着正值春耕季节,索性又往颍川绕了一圈。
“怎么着都比之前好啊。”
这次跟在她身边的,是留守颍川的冯纾和辛宓,听闻此言,不禁道,“颍川有颍水,咱们这两年可是将挖水井、修水沟当成第一要务来办的,就怕耽误了农事。”
如郑国渠这样的大工程,她们自然是做不了、也不能做的,但尽可能多的依托颍水挖水井、修水沟还是行的。
留守于韩地的驻军可以干,韩地的黎庶也可以酌情征发。
韩地黎庶可比驻军积极多了。
毕竟,她们都是就近征调,途径哪些乡亭,就征调哪些乡亭的黎庶,只有需要连接的部分才安排驻军来修建。
以徭役的名义征调,有工钱拿,还不必离乡,甚至甭管是挖的井、通的沟、修的路都是自家人能用的上的……
好处都看得见,能不积极吗?
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谁要是敢磨洋工,都不需要秦军来惩戒,长辈们就能把人教训一顿。
“人都是利己的。”
知韫从水沟里捧了水净手,笑吟吟道,“哪怕如郑国渠,再好也只惠及关中良田,若征调其余地方的黎庶背井离乡去修,心里头纵然有怨气,也是人之常情。”
至于说关中粮食丰收了,万一其余地方遇上天灾,也能从关中调粮食来赈灾……
这些事情都太远了。
虽然这似乎表现得有些短视,但大多数人本也只需要关心自己、关心眼下,地域统筹是朝廷才要考虑的事情。
*
春枝暮这章是半章,剩下的补在下一章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