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侪论
苏
与凤鸾同翔于九霄者,俊鸟也。与虎狮缀行于野原者,猛兽也。斯以家雀欲与凤翔,畜禽欲与虎行者,妄徒也。鹰隼威锐,弗惧豺狼之悍。熊罴震怒,弗畏猎豹之勇。此真乃俊鸟猛兽也。而今存狂徒,妄图同仁贤之品。古言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借君子之名欲掩己鄙陋,翳己薄德!与贤同席不知礼节,与君同论口无理言。德学未得,然真为世人笑。
伯牙鼓琴,子期者知伯牙高山流水之心。孔圣授学,贤明者识孔孟仁义道德之语。弗修身,不有其明也。弗积学,不知真理也。故犬狗摇尾乞怜可同猛虎啸岳之较邪?
孔丘困于陈蔡,仍持仁礼。墨翟周游列国,力倡兼爱,与民同息!苏武牧羊于北海,不失气节。今人未得牛毛小意怎妄鸿鹄之志?驽马逐骐骥,鸮鸟窥鹏意。岂知彼孤陋无才邪?
夫家雀振翅千回不过浮云之半,畜禽咆怒百回不及虎狮之勇。若不识己短,仍妄非为。终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令天下人杰所不齿。故《老子》曰“物类相感,同声相应。凤翔九霄,必挟俊鸟以凌云;虎啸深林,必携猛兽而震谷。此非强合,实乃类聚也”!其此之谓乎!
译:能和凤凰、青鸾一同在高空翱翔的,是杰出的俊鸟类;能和老虎、狮子一同在原野上行走的,是凶猛的野兽。而那些想让麻雀和凤凰一起飞、家畜和老虎同行的,都是狂妄无知的人。鹰雕和雄隼凶猛锐利,不畏惧豺狼的勇猛;蛮熊和棕罴发怒时,不害怕猎豹的凶狠。这才是真正的杰出俊鸟和凶猛野兽啊。
如今却有狂妄之人,妄图和贤能之人拥有同样的品行。古话说:“万物按类别聚集,人按群体区分。”这类人借着君子的名号,想掩盖自己的浅陋,遮蔽自己微薄的德行!和贤能之人同坐却不懂礼仪,和君子谈论却满口无道理的话。品德与学识都未具备,实在被世人耻笑!
伯牙弹琴的时候,只有钟子期能领会他琴声中“高山流水”的意趣;孔子传授学问,只有贤明的弟子能理解孔孟学说中仁义道德的内涵。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会拥有明智的见识;不积累学识,就无法通晓真理。难道摇尾乞怜的狗,能和威震山岳的猛虎相提并论吗?
孔子在陈国、蔡国陷入困境(断粮受困)时,依然坚守仁爱与礼仪;墨子周游各国,极力倡导“兼爱”的主张,并且和百姓一同生活作息;苏武在北海边放羊(十九年),始终不丧失自己的气节。如今有些人连像牛毛般微小的成绩都没取得,怎么敢狂妄地谈论远大的志向呢?劣马想要追赶千里马,斑鸠妄图窥探大鹏的志向,(这些人)难道不清楚自己见识浅薄、没有真才实学吗?
麻雀即使挥动翅膀上千次,也飞不过云层的一半;家畜即使怒吼上百次,也比不上老虎、狮子的勇猛。如果不认识自己的短处,还狂妄地胡作非为,最终会像飞蛾扑向火焰一样,自取灭亡,被天下的贤才志士所鄙视。
所以《老子》说:“万物同类相互感应,声音相同相互应和。凤凰在高空翱翔,一定会带着杰出的鸟类冲上云霄;老虎在深林中咆哮,一定会带着凶猛的野兽震慑山谷。这不是强行聚合,实在是同类自然聚集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